做强特色产业 擦亮湘阴藠头品牌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0日讯 (通讯员 梁焕鑫 黄家睿)9月3日,立秋后,气温仍达38℃。湘阴县三塘镇金崙村振辉食品加工厂里,五十余名工人正在加工、分拣藠头。

“天气热,但现在工作环境好多了。”村民张丽群边忙着手里的活,边聊起厂房变化。“你看,屋顶坚实透亮,墙面也装饰一新,还安装了窗户,通风好,再也不像以往闷热潮湿。”

厂房里,工人们正在精选藠头。 通讯员 梁焕鑫 摄

  屋外,运输车辆有序停放。看着初加工后的藠头分批送往合作企业,加工厂负责人欧鹏辉算了一笔账,“今年的产量销量持续翻番,变化真大哩!”

这一喜人变化的背后,是湘阴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生动实践。

提质升级 农民生活有奔头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谋划部署的重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创造新经验,为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开辟新路径,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新载体。

产业兴则百业兴。据《湘阴县志》记载,湘阴已有近千年藠头种植历史,是优质藠头品种“单心全白长柄藠”原产地。2005年,“三塘藠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带动乡村发展乡亲致富的强有力引擎。

但近年来,受机械化程度低、信息化体系建设、鲜藠销售渠道不广等因素影响,制约了藠头产业的发展。如何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擦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湘阴县锚定园区发展模式,在2023年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后,分批启动建设,预计三年内完成。

振辉食品加工厂升级改造便是“湘阴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化优质稻藠精深加工集聚区项目”的其中一项。

“以前厂房面积小,腌制容量有限,一年最多300吨。”加工厂负责人欧鹏辉介绍,今年3月升级改造后,藠头腌制可达850吨。

规模扩大,受益的是附近村民。欧鹏辉说,今年合作的农户达到130多户,相比去年翻了一倍,不少农户藠头种植面积达到三四十亩,平均每亩产值7000—8000元。

随着产量提高,加工厂里也比往年忙碌,工人由20余人增长到50多。“我们都是附近村民,不用出村,每月就能多几千收入,日子更有奔头!”

扩大规模 产业发展有底气

除了升级改造,在新厂房建设上,湘阴县农业农村局也下足功夫。

“通过前期摸排调研,科学规划,今年初在三塘镇民岳村选址,新建10余亩的藠头加工厂。”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加工厂腌制藠头量可达3500吨。

加工厂建成后,给了当地种植户扩大规模的底气。村民欧宏应,种植藠头达500多亩。

“去年销路受影响,眼看最佳保质期要过去,还有200多亩没腌。”欧宏应说,在多方通力协作下,还是产量过剩,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鉴于此,今年初欧宏应决心减少种植面积,但随着产业园落地,合作社入驻,他又来了信心。原因是由村集体牵头,加工厂与种植户签订产销合同,即农户收成的藠头照单全收,打消销路难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三塘镇,产业园的建设无疑给种植户打了一剂强心针,在解决销售难题后,规模扩张与日俱增。

“在产业规模扩大后,还要做好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品牌培育、产品业态丰富等文章。”就如何做好产业园区建设,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说,接下来还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有效路径。


【作者:梁焕鑫 黄家睿】 【编辑:颜开云】
关键词:湘阴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