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校队⑨丨长郡·浏阳实验学校举重队:刚拿到省赛11枚金牌,酷暑里开始新一轮集训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 通讯员 周远晖 实习生 欧阳雪)“蹲!下!贴身发力!脚步不要跳……”昨日的长郡·浏阳实验学校举重训练馆里,除了杠铃铁饼砸地的巨大响声,就是教练邓建英清脆的指令声。这支队伍刚参加完湖南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19名运动员共获得11枚金牌 、12枚银牌、5枚铜牌,荣获团体总分榜第3名。队伍休整了一两天便归校继续开始了新一轮的集训。

长郡·浏阳实验学校举重训练馆里,教练邓建英正在指导训练。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暘 摄

  现场:暑假集训不停歇,“多休息几天肌肉就松了”

  昨日下午3时,天气预报显示是39℃,记者站在举重训练馆室内,虽然有空调和电风扇加持,不一会儿也是汗湿一身。

  训练中的学生们似乎并没有在意温度:热又怎样?冷又怎样?一年365天,除了外出比赛的日子,就是在体育馆训练。就像教练邓建英所说,多休息几天肉就松了,再恢复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举重运动员特别要管住嘴,在外面随便吃,体重增加也麻烦,“所以吃在学校、住在学校、练在学校,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教练邓建英11岁开始练举重,从郴州嘉禾一步步走到北京,参加国家队,拿到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对这种离开父母自我奋斗的集体生活已经习以为常。在北京的集训时间里,她曾经有5年没回家,没见过父母。

  走体育竞技这条路,成长和成绩,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今天队里来了一个10岁的“小不点”——刚从郴州选拔过来的四年级小女孩李雨馨。上午邓建英教练去高铁站接了她,她下午就跟着哥哥姐姐们开始了训练。小姑娘怯生生的,话不多,但是一问“是不是想家想爸妈了”,赶紧点头。

  邓建英说,没关系,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这大概就是“玉不琢不成器”最直观生动的例子。

  看似是教练,邓建英其实是“又当爹又当妈”。对队员而言,教练是陪伴他们最多的人。

  集训队有一个家长群,邓建英每周都会把每个学生的训练情况和训练成绩拍成小视频,放在群里,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训练状态。

每天坚持训练,就是拿到金牌的基石。

  培育:吃苦只是基础,“我们更注重伤病控制科学训练”

  返校第一天训练,有的队员练得特别卖力,邓建英不得不阻止他们自己加难度,“因为今天开始第一天恢复训练,强度太大怕他们吃不消。”

  新一代的教练可能更注重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并不一味地要求“吃苦”。他们更注重运动保护,“现在条件比较好,我们很注意对队员护腰、护膝、护腕,尽量减少运动伤害。”

  邓建英选材时最先遇到的阻力来自父母,“比如我们在小学运动会上遇到好苗子,家长一听要带孩子练举重,就非常反对。他们首先是觉得练举重,孩子会长不高;再有就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并不希望孩子吃苦。”

  对于举重会把孩子“压矮”这个说法,邓建英特别解释表示,这是家长的误解。“我们看到很多中小级别的举重运动员身高较矮,就误以为举重会把孩子压矮,其实大级别的举重运动员很多都非常高。”

  回应家长这种顾虑的做法就是,这个暑假集训时间里,她把9岁的孩子也带到队里一起练举重,“让他接触多种运动,喜欢什么练什么,让他自己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对教练员的教练智慧有更多的考验。有的队员腰力好,有的队员腿力好,有的内向有的外向,训练方式都不一样,要把队员的能力激发出来。在大型比赛中,战术更考验教练员斗智斗勇的能力。

  很多人以为举重靠的是蛮力,邓建英说,恰恰相反,比起其他很多运动项目,举重特别需要运动员“智商高”,“他要知道在哪个点发力,对自己身体机能有彻底的了解,不然错过一点点动作就失败了,不像其他项目,后面还可以补还可以追。”

每个队员的特点不同,指导点也不同。

  成长:不仅仅是收获了金牌,“体育让我变成了更好的我”

  偶像是吕小军的朱奇望,在这次男子U16组49公斤级别里,获得挺举第一、总成绩第一的成绩。没有寒暑假,每天训练,在参加49公斤级别的赛前要减体重……在别人看来,这样的日复一日的枯燥和清淡,是朱奇望必须承受的成长的代价。

  但是他自己觉得“很有趣”,拿到金牌更是兴奋不已,很享受这种成功的感觉。“因为我感觉一天一天都在进步,就像蜗牛一样,等我一步一步地爬上顶,葡萄就成熟了。”朱奇望笑着说。

  除了每一个孩子都比同龄人更能吃苦,他们更显得比同龄人有目标。

  练体育前,朱奇望的成绩不是很好,这一年来,成绩有了突飞猛进,“虽然练举重耽误了一些学习时间,但是老师和同学也会帮我补课,我要实现目标,肯定是举重要出成绩,文化也不能丢。”

  15岁的周洁茹身高167厘米,练举重三年半了,“我从来不觉得比赛枯燥,每次成绩的突破我都感到很开心。”

  邓建英觉得,体育生不仅是有一项特长,更重要的收获是磨砺了意志和品质,“他们在比赛中体会拿金牌的喜悦,也尝到失败的苦涩,这磨砺了他们的心性。你看他们一点都不娇气,而且很少有患抑郁症的,这都是训练带来的好处。”

  期待:自己没拿到的奥运奖牌,“希望我的学生能拿到”

  据了解,湖南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是全省最具分量的赛事之一,本次比赛共有全省各市州体校和举重后备人才基地等20支队伍、352名运动员参赛,赛事设男、女U18组、U16组、U14组三个组别。

  巴黎奥运会赛事正酣,举重项目冲金的队伍里就有邓建英的师弟师妹们。2007年膝关节受伤后,邓建英成绩一直没有进步,最后退役转教练岗位,从运动员转型为教练员。“拿到奥运金牌,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最高目标,也是我最大的遗憾。现在作为一线基层教练员,我把希望全部放在了培养学生上,希望我的学生能帮我拿到沉甸甸的奥运奖牌。”邓建英说。

  其实就举重项目而言,能成为正式队员而且开始拿成绩的队员,都是很能吃苦的。这些队员大部分是“10后”,能做到现在这个强度,她很为他们骄傲和点赞。

  2023年省锦标赛第一名、2024年省锦标赛第一名,14岁的廖静怡,进行举重训练已经有三年半时间。“教练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和蔼,然而一旦步入训练场,便化身为严师,对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与精准度要求极高,确保每位学员都能达到最佳状态。”廖静怡点赞道。

  长郡·浏阳实验学校校长肖节长介绍,学校特别注重体教融合,即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举重训练,做到学习和训练两不误。像举重项目,学校既是“长沙市青少年竞技人才(举重)基地”也是“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举重)”,目前已经累计获得国家级金牌8枚、省级金牌16枚,培养了国家级健将1名、一级运动员5名。

【作者:岳霞】 【编辑:张日】
关键词:长沙教育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