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一条流淌旋律的河(有声)
相链区块链
......(节选)
浏阳河畔曾迎来一场土地改革运动,它将人民的土地送归人民。根据中央、省的要求,长沙从1950年7月起在浏阳河畔的黎托乡(今雨花区黎托街道)等地进行土改试点。当“耕者有其田”的历史夙愿实现时,广大农民分得新土地,种粮热情高过了暑夏的温度,又在阵阵稻香里挑着扁担、推着车,腰杆挺直地去交公粮,一担一车都载着报党的恩情。
1950年,19岁的徐叔华跟随湘江文工团土改工作队来到黎托乡,参与土改分田,汲取创作灵感。他受到农民们送粮欢愉场景的启发,创作了花鼓戏小歌舞剧《双送粮》,讲述爷孙俩与路遇的一名年轻人争先送交公粮的故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谈判协议在北京中南海签订,《双送粮》是签订仪式后的助兴节目之一。当蕴含浓浓乡情的曲调奏毕,在场观看的毛泽东起立鼓掌、点头微笑,从此这个湘剧声名远播。至1959年,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代表团到湖南访问演出,《双送粮》的第三段经改名调整成了接待曲目,也就是后来脍炙人口的民歌《浏阳河》。“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朗朗上口的歌词、特色悠扬的旋律,沉醉了几十年的光阴,至今让人难忘。
“浏江江水色幽幽,两岸青山云木稠。”浏阳河不乏自然洗炼的旖旎风光,沿途也沉淀着城市发展的绚烂图景。漫步今日浏阳河畔看产业兴旺、看文化繁荣:浏阳烟花产业享誉中外,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是湖南会展经济发展新引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构建“文化+科技”产业高地,隆平水稻博物馆里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生,三馆一厅(长沙博物馆、长沙规划展示馆、长沙图书馆和长沙音乐厅)作为“城市文化客厅”传播厚重湖湘文化……一条河与一座城,在岁月中注定相互成就。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