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步道“一网打尽说”被质疑 说说老长沙的游路

  任大猛

  历史步道“一网打尽说”被质疑

  历史步道,应当是老长沙游路的升级版,应当注重步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品质及长沙固有历史人文特质。

  有媒体称,一个长沙人若行走在目前公布的长沙历史步道,可将长沙城市历史人文一网打尽。马上就有网友跟帖:不包含岳麓书院、天心阁、白沙井、火宫殿、橘子洲头、都正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步道,怎么可能“一网打尽”。看来有部分网友极重视和关心步道的建设。

  老长沙游路注重“山水洲城”风景

  早在民国时期,从1924年吴晦华编著的《长沙一览》,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邹欠白编著的《长沙市指南》,再到1947年的《新长沙市指南》,这些书籍多刊载有长沙游览线路。大抵将长沙历史人文胜迹游览,分为东南路、西路和北路数段,以此串连起长沙的历史人文胜迹,既包括旧时老城之外,也深入到城内街巷中的历史人文风景。这些书中无一不提到一条修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游路。

  这条游路实际指的是天心游路和天鹅塘游路。天心游路和天鹅塘游路,最初形成于民国初年长沙大拆城墙之际。当时的长沙文化人,每逢春秋佳日,即从柑子园、芋园出发,经浏正街,登老长沙城墙,沿城墙步道行走到天心阁,下城楼,横穿到对面的龙伏山脉南面山脊之上,从山脊南行,可望蔡公坟,前行数百米,过戏台岭(熙台岭),可俯瞰白沙井城市居民取水胜景,再南行为燕子岭,经燕子岭可达妙高峰山脉 ,由此可分两条线路,继续南行,可瞰南沙井,再前行,则为老龙潭,继续前行,可见朱张手迹,再往南则到大椿桥,前行,经杏花村,可到朱张渡,过河就是橘子洲头以及岳麓山。另一支则从妙高峰北麓西行,经卷云亭、潇湘一览亭,可探福王赵汝愚墓,再从青山祠西北行,可探陶公祠祭拜陶侃。再西行北转则到香火旺盛的天符庙(楚湘街),由此过西湖桥入城。

  上世纪三十年代,余籍传大搞长沙市政建筑,此后的长沙首任市长何元文亦重视城市建设,两人曾大修天心游路,铲除龙伏山南脉层层累葬的坟山,结果发现天心游路上的大墓多为三国两晋时期古墓。何元文还在天心游路两旁尽栽柳树,培植草皮,禁止居民在此放牧。当时长沙报纸称,龙伏山南脉修筑的天心游路,可“远瞰湘江如带,麓山似屏,橘洲横卧”确为江山胜迹。为方便游人饱览南郊风景,市政部门更在从天心游路经燕子岭通往妙高峰的两山缺口处修筑了一座坚固的木桥,以方便游人游览。

  报纸记载,天心游路修成后,游人在天心游路山脊上看罢白沙井风景,南行一里,“又见老龙潭方可数亩,东西两岸,冈峦夹峙,株长铁路纵贯其中,火车经过,汽笛呼啸,山鸣谷应,风景至美”。民国女散文家谢冰莹当时住在大椿桥,对于游路的风景当然不能无动于衷,她有一篇散文就专门写到,她在春三月间,到游路上放风筝。

  上世纪三十年代,长沙市政府拟将天心游路划入天心公园管理范围。无奈抗战爆发后,一切市政建设全部停顿。抗战胜利后,陷于贫困中的居民,纷纷在天心游路及天鹅塘游路两侧乱搭乱建。当时政府自顾不暇,原可饱览长沙山水洲城胜景的天心游路、天鹅塘游路长期以来仅仅剩下一个历史的空地名。

  拆铁路修白沙路,错过恢复游路的时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恢复天心游路曾出现过一次机会。当时长沙编制规划,有专家提出:长沙应重视天心阁前天心游路的规划,要利用拆除铁路修筑白沙路的时机,控制天心游路及妙高峰周边建设,使天心游路成为长沙一处观景长廊。大约这份城市规划方案并未得到重视。到今天,连湖南第一师范所在的妙高峰旁也是高楼林立了。

【作者:任大猛】 【编辑:曾茜】
关键词:老长沙 步道 游路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