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时候过中秋节还是韵味些,譬如,《月亮粑粑》还记得唱么?

(点击音频播放童谣《月亮粑粑》)

  文丨任大猛  编辑丨树源  制图丨王聘

      在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除了赏月会饮,往往也是诗情高涨、逸兴遄飞,李白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其实,在老长沙人的儿时记忆中,也有类似对月亮天真的遐思,譬如,那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月亮粑粑》……

  长沙市区最有名、流传最广、年代最久、排名第一的儿歌,肯定是《月亮粑粑》。

  之所以说,这是一首长沙市区的歌,而不是乡村的歌,不仅因为小时候,城里的我们常常唱,更因这首儿歌一开始就唱明白了:“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读diadia,指爷爷),爹爹出来买菜……”。

  看,是买菜,爹爹在长沙青石板的街道,走向菜市场。

  《月亮粑粑》采用的是儿歌中最常用的“顶针格”形式,无意中透露长沙旧城自然恬淡又安静的生活:买菜的爹爹、绣花的婆婆、望哒天的和尚,这是人物;糍粑、菱角、豆腐、粑粑,这是常见的美食;蛤蟆、喜鹊、斑鸠在静谧中呱呱、喳喳、咕咕。月光下古老长沙城,生活美极了。

  据此,有“考古癖”的一位长沙人,甚至考证出这首儿歌可能出自明代。概因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对和尚来说,总体政策比较温和,而在明代却有嘉靖皇帝的“崇道灭佛”。

  同时,明代是中国儿歌极度繁盛的时代,长沙有不少儿歌是明代就有的。如1912年出版的《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中记载的一首“杨柳儿生”的童谣,说是“善化(今并入长沙)童谣”,实际上这首童谣在明代就已见之于书。长沙儿歌《张打铁李打铁》据《清稗类钞》记载,即产生于明末。《月亮粑粑》产生的年代,从百姓生活的角度看,应该是在战乱未起之时,比《张打铁李打铁》要早,也就是说,长沙至今仍在流传的最老的儿歌可能就是《月亮粑粑》。

  如何才能不虚度中秋节呢?长沙人也是颇有讲究的……

  ●在中秋,教孩子背诵“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让童谣这面镜子,映照城市上空被霓虹逼退的月亮的清辉。

  ●绝对要记得家人,如不能团聚,请优先打电话给家人。朋友和同事肯定都忙着翻看“中秋送你一个饼”之类的手机短信,他可能已收到不下十个,你不署名,他不知道你姓秋———中秋的秋。

  ●朋友也很重要,在菊香、酒、茶、莲藕、芋头、箫笛、酒和剑中,和朋友一道去寻找心灵中月亮的村庄。

  ●风雅的唱颂里,一家有中秋的感觉,屈原的《天问》难得读通,那就在唐诗宋词里,瞻望李白苏东坡辛弃疾的背影,诗性大发,呼朋引伴,且歌且狂,回到月亮村庄去,平常日子不分场合附庸风雅的人,可能很酸很假很讨厌,但中秋节这一天这一夜风雅起来,很时尚很诗性很可爱很有责任感,既婉约亦豪放。

  ●无论是家人或朋友聚会,最好的选择是找个秋风庭院,在竹影芭蕉扶疏中与家人朋友边吃月饼边赏月光,生活极了。找不到秋风庭院,就呼朋唤友去找个古典如白沙源一类的茶馆;

  ●记得家庭的聚会可以稍微隆重一些,在亲情笑语里,至少我们的孩子会感觉是在过月亮粑粑的节日。

  ●中秋去湘江边走走,或者“登舟望秋月”;或者爬到高处,比如岳麓山山头去起舞弄清影,高处不胜寒一把,至于爬到黑死角落弯里的山上去时,一定要结伴而游,安全第一,防止意外。

  ●为做报道,晚上跑到白沙井旁去了,发现深夜此处没有亮灯。很好,有月亮的深夜,无灯的白沙井中可映明月啊。

  ●爱四处乱走的驴友,去洞庭湖旁,“洞庭秋月”好像是潇湘八景之一,全国著名的赏月地点。

  ●城市亮化工程以及各娱乐夜场的灯光,为了传统节日,可否将街边的灯光弱化一些,甚至关闭,以突出城市头顶此夜的月亮,让城里的月光把月亮村庄的梦照亮?

  ●天心古阁等最方便游客前往的节庆景点,门票价格可否在中秋节下午六点以后对市民特别施行免费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游人前往,营造节日气氛?

  ●行走在长沙已改造好的太平街、都正街等文化街巷,绝对是中秋的一种享受。只是古潭街文化街中少停一点车,少来一点制作防盗窗的吱吱刺耳的割裂声响才好。

  ●午夜时分,唤起枕边人和孩子,不开灯,在“灭烛怜光满”中,看一看月亮多么亮。

  ●在中秋露营及夜立山头的人们记得给身边人披件衣,披衣的时候,她会感觉到野外的露水,想起那句诗“披衣觉露滋”。

  ●爱怀抱电视机的“沙发土豆”,再重温一遍很多年前周星星主演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吧,去感受朱茵等演员像月光一样的眼睛背后的跌宕深情。

  (本文版权归掌上长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任大猛】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中秋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