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英雄驻此障长沙

  ■高求忠

  “看山人访在山人,与证方来过去因。今古一般重九节,悲欢齐入大千尘。黄花拾我当前是,白发随年分外亲。惟愧登高无脚力,眼前丘壑似胡秦。”这是清末诗人黄兆枚写的游影珠山。

  其实,现在爬影珠山,已经没那么费力了。从高速或是107国道,穿过长沙县福临镇,就到了影珠山脚下。山上有修好的马路,可以驱车直到半山腰,步行也不是很吃力。如果从汨罗那边上山,地势就要陡峭一些。

  崇山峻岭,连绵起伏,一路行来,绿意盎然,偶有小瀑布给满目苍翠画上一条分割线,天空蔚蓝,空气清新,鸟鸣声声,不绝于耳。 到达山顶,倚栏俯瞰,草木葱茏,田野纵横,碧水如带,宛如一幅绝美的田园风景画。

  影珠山,又名隐居山,听这名字,你会以为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好地方。不错,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里,就有不少侠客在此修行。山里也有数座寺庙,听着阵阵悠扬的钟声,看着白云缓缓流过,风里衣袂飘飞,你仿佛有飘然出尘之感。

  但,这一片土地,曾经炮声隆隆,血雨腥风。

  影珠山盘踞于长沙县北,西临汨罗,北瞰洞庭。长沙民谣有云:“影珠山,离天三尺三,人要低头过,马要卸却鞍。”因地势险要,它成为长沙城东部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属兵家必争之地,可谓历史的咽喉。

  新10师指挥所遗址、58军指挥所遗址、腰子坡战场遗址、抗日阵亡将士墓、抗战石刻……山上,一个个沉甸甸的地名标牌,无不让人想起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影珠山作为中国军队诱敌深入“天炉”作战计划的“炉口”之一,承担着在此防敌逃窜的重任,交战十分惨烈。当年驻守影珠山防线的中国159师官兵在日军第六师团飞机、坦克大炮的疯狂攻击下顽强阻击,在腰子山全歼日军敢死队“山崎大队”。

  顺着栈道,我来到了58军新编第十师指挥所驻地,这里曾打响了影珠山争夺战的第一枪。在指挥所前方,随处可见多个石头垒砌的掩体和半人高的交通战壕,环山延绕几里路远。据史料记载,由于战斗持续而激烈,有的部队,官兵们两日未能进食,忍饥挨饿,大战作困兽之斗的日军,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精神,成就了当时整个太平洋战场的首捷。

  从山顶寺庙步行没多远,就是庄严肃穆的“抗日将士陵园”。在这个梯田形状的小山坡上静静地躺着480位烈士,一座麻石方尖碑直指苍穹。这是195师长沙会战福临铺战役阵亡将士的墓碑,汉白玉基座正面刻有两行字,“倭寇不曾留片甲,英雄驻此障长沙”,这挽联豪迈悲壮,读来字字泣血。

  阳光正好,遗址犹在,当年的那群士兵已然不见踪影。那些烈士们或许还很年轻,或许他们的妻儿还在家中苦苦期盼,“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相思坟上种红豆,豆熟打坟知不知?”

  “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要回到故乡。”今年我曾经有幸参与了对抗战老兵的采访,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过九旬的老兵,他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唱起了当年的歌曲,虽然吐词有些不太清楚,但唱得十分流畅,抗战过去已经70多年了,他还记忆犹新,可见那段枪林弹雨的岁月已经刻进了他的血脉,话语中反复提到一个词,保国为民,临别那个军礼,依旧庄严有力,看着他,不少采访者眼圈都红了。

  眺望远处,江水悠悠,不由想起单刀会里关羽的唱词:“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去也?不觉的灰飞烟灭。鏖兵江水犹然热,好教我心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英雄血!”那些长眠于此的爱国将士们,不管他们的故乡在哪里,如今,他们的归宿就在影珠山这片热土,与青山同在。

  已近黄昏,游人散去,整座山头变得静谧,只有松涛阵阵,依稀可听到呐喊声声。

  下得山来,小镇商铺云集,一派繁华,景色怡人,大妈们在欢快地跳着广场舞。正因为前人矢志不渝的付出,才换得今天和平岁月的美好与祥和。

  回望暮色中的影珠山,巍峨沉默。“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一切都在生长。”

  硝烟散去,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作者:高求忠】 【编辑:黄能】
关键词:影珠山 英雄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