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仪SAR卫星迈入规模化服务阶段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斌)截至今日,由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巢湖一号SAR卫星,在轨运营突破3年,执行成像任务2万余次,获取图像近10万景,成功应用于国土监测、城市安全、应急救灾、基础设施监测等重点领域,这也标志着天仪SAR卫星迈入规模化服务阶段。
与普通光学卫星相比,SAR卫星(即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不受光照和天气条件的限制,能在全天候、全天时的情况下获取地表信息,能在灾害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获取地面图像。
从2020年起,天仪研究院开始主攻SAR遥感卫星的研发。当年,天仪研究院就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商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海丝一号”,填补了国内商业SAR遥感卫星的空白。而巢湖一号卫星于2022年2月2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已在太空无故障运行36个月的巢湖一号,实质性参与了全球62次应急救灾响应,尤其是在孟加拉国暴雨洪涝、印尼地震、土耳其地震、泰国洪涝、尼泊尔地震、巴基斯坦洪涝、洞庭湖溃坝等突发事件期间为国家相关部委、国内外近百家商业公司以及联合国等相关国际机构提供应急遥感数据数千景,助力全球应急与安全体系建设,受到各方面高度评价。
“历经三年在轨稳定运营,巢湖一号通过连续稳定的高品质数据获取能力,系统性验证了国产小型SAR卫星在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灾害响应时效性等场景中的应用价值,其技术成熟度与数据可靠性确立了我国在低成本商业遥感领域的技术标杆,为全球海洋观测体系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厦门大学联合遥感接收站负责人耿旭朴教授评价。
“从精准捕捉地球脉动到架设空天信息桥梁,巢湖一号卫星在轨稳定运营突破3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更标志着天仪SAR卫星迈入规模化服务阶段。”天仪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希望与全球伙伴携手合作,服务全球应用市场,共同探索商业航天可持续发展,助力全球应急与安全体系的建设。
据了解,截至目前,天仪研究院已完成19次太空任务,成功将31颗卫星送入太空。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