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中和:全力推进千亩早稻示范片建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1日讯(通讯员 张玲)近日,在浏阳市中和镇中和村功成组,村民吴少奎正在村道边督促农机翻耕。目光所及,只见近处渠水潺潺,远处白鹭低飞,成片的油菜花在风中摇曳,一幅美轮美奂的春日画卷深处,是农民们抢抓农时的忙碌身影。
今年,中和镇全力推进钢架大棚建设,以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种粮大户联动的合作模式,大规模推动早稻种植,计划打造一千多亩的早稻示范片,这既是粮食生产的需要,更是传统农业乡镇的又一次积极探索。
早稻育秧如火如荼
吴少奎是中和村的种粮大户,走进他的钢架大棚,只见阳光穿透大棚的薄膜,洒在郁郁葱葱的秧苗上,生机勃勃。
“大棚育秧相比传统育秧方式,有提高秧苗素质、缩短育秧周期、有效控制病虫害等优势。” 吴少奎表示,要扩大生产,就必须有充足且优质的秧苗。为此,他从2021年就开始打造大棚,是中和镇最早打造钢架大棚的种粮大户,已拥有一个大棚、10个小棚,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共可安置25000盘育秧盘。从3月9日以来,其大棚开始分批育秧,以确保后续持续供应。
小江河旁边的阳光大棚内,6名村民正在育秧机前忙碌。一层基质土、一层稻种、再覆一层基质土……目前这支队伍一天能制作5000余个育秧盘。
中和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唐蔚庭表示,为实现打造千亩早稻示范片的目标,中和村、苍坊村、长安村、雅山村都已经行动起来,“由于春日气温较低且不稳定,只有大棚能够有效提升温度、保持恒温,为秧苗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为此,早在今年1月底,中和镇就召开了动员会,并派遣工作人员到一线,协助选址建设大棚、督促工程进度。”
截至目前,中和镇已新增2个、改造2个大棚。长安村面积3300平方米的大棚目前已完成盖膜;苍坊村不仅改造了两个共计4000平方米的火龙果基地大棚,还新增了一个3200平方米的大棚;雅山村约2500平方米的钢架大棚也已经打好底柱。
所有大棚都在紧锣密鼓地完善之中,届时,佐以喷灌系统、温度调控系统等设施,秧苗大约25日至30日就能移栽。此外,为更好支持千亩早稻示范片的建设,中和镇还将实现各村育秧机、插秧机等资源共享,并计划加快浇灌系统改良、烘干机购置、仓储设备打造等,为千亩稻田的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乡村振兴成就美好中和
中和镇地处浏阳南区,山清水秀、水土肥沃,村民们长期以来以传统种植为主。
“以前主要是老人家种田,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唐蔚庭说,农田不规整机械种植就难以推进,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也成了中和镇传统农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中和镇政府积极开展专题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种植技术。同时,中和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机械化耕种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吸引了大量年轻劳动力留下来。
如今,中和镇已经有15名种植大户,其种植面积在30亩至600亩不等,成为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吴少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此前在花炮企业工作的他,看到了家乡农业发展的潜力后,毅然转型投身种植业。从最初的200亩双季稻到去年的560亩,吴少奎的种植事业蒸蒸日上。今年,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除了已打造的钢架大棚,他还配置了播秧机、收割机、飞航植保机等现代农业设备,种植面积将突破600亩。
苍坊村村民叶光明也是从花炮行业投身于现代农业的。2020年,他流转了80亩农田种植双季稻,到去年种植规模已经扩大至160亩,同时通过发展“稻田+”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中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方式,中和镇已经让更多农民实现在家门口致富增收,助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扩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