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战长沙”,原因是……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湖南首次举办国家级产业转移活动!3月28日至3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将在长沙举行。

湖南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制造业基础坚实,承接产业转移优势突出。这次活动的举办,意味着一大批重大项目的集中签约,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计算、新材料、航空航天及北斗等重点产业链领域。

产业转移意义何在?湖南,特别是省会长沙承接产业转移,有哪些优势?又该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今天,橘洲君带大家探访产业转移背后的湖南故事。

说到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绕不开已有的坚实产业基础。比如长沙的工程机械闻名遐迩,2022年率先通过验收,是全国首个正式进入工信部培育池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最近一版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上,长沙有5家企业上榜: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继续位列全球10强,分居第7位和第10位;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星邦智能分列第33位、第43位、第44位。

在拥有多家明星主机厂的基础上,完整的产业链还离不开配套的零部件企业。长沙市桑特液压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后者的代表。

一台泵车约10%的成本来自液压元件,这正是桑特液压的主要产品。过去,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使用的液压元件,特别是高端产品很多要靠进口。2023年1月1日,桑特液压从深圳整体迁入长沙,企业的8条柔性产线,每天可以生产一万多套不同型号的液压阀组,这有效节约了本地主机厂的生产成本。桑特液压运营总监桂永恒告诉橘洲君:“我们在长沙本地化生产之后,单价相比于进口产品大幅度下降,降幅有百分之四五十。”

桑特液压整体搬迁,原深圳工厂159名员工中有158人随迁到长沙,开启事业生活新篇章。图片来源于长沙晚报网

桑特液压迁入长沙,不仅补齐了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关键一环,也是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次双赢。

“以前在深圳,我们租赁的厂区只有5000多平方米,占地还不到5亩。”桂永恒介绍,与之相较,长沙项目占地68亩,产能提升不小。不仅如此,“搬迁到长沙后,我们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星邦智能等客户的服务圈,由过去的两天缩减到半个小时”。桂永恒说,这让企业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围绕“链主”,引进与之配套的生产上下游企业,这在长沙招商引资中并不鲜见。在长沙格力产业园周边,就有近30家配套企业,大大缩短了格力的采购周期。

总部位于重庆万州的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其生产的铜管可应用于空调制冷。铜材是空调生产成本占比最大的单项材料,在20%以上。过去,长沙格力的相关零部件依赖从省外采购,物流成本高,供货周期长。去年10月,金龙集团子公司重庆金乡精密管件有限公司与宁乡经开区签约,投资建设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精密管件智能综合生产基地,今年2月正式投产,使格力的配套半径缩短到了3公里。

如今正是空调产销旺季,长沙格力订单“爆满”。与此同时,金龙集团长沙金乡精密厂也马力全开,一天要生产三万个空调零部件并送往长沙格力。厂长葛述志告诉橘洲君:“我们就贴近客户来建厂,目前格力已经给我们下了40吨订单。”

除了产业基础优势吸引配套企业外,营商环境优势、科技创新优势也是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两大亮点。对于连续17年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正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长沙而言,这两点格外突出。

绿色智能计算是这次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的一个重点领域。对此,多年前就“拓长沙、谋全球”的万兴科技有太多感受要分享。

万兴科技创业于深圳,创始人、董事长吴太兵却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伢子。2020年,万兴科技选择把第二总部落户长沙,之所以做出这一重大决定,除了家乡情结外,更因为吴太兵看中了长沙的营商环境,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等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Mix是万兴科技的一位产品经理。当年他从深圳来到长沙,说实话心情是有些忐忑的。如今,他在长沙购买了一套200平方米的大平层,成为亲朋好友羡慕的焦点。“长沙的房价便宜,生活质量水平高”是他对长沙发自肺腑的好评。“拿深圳同等高薪,住长沙宜居房子,干全球软件事业”,也成了万兴科技的招聘宣言。

2022年,办公面积超2.5万平方米的万兴创意科技大厦在长沙投入运营。目前,万兴长沙团队已有近千人规模。吴太兵告诉橘洲君:“这几年来下来,我们的感受是长沙对外来企业的心态非常开放,我们觉得很亲切。这个地方值得大家持续投资布局。”

作为一家深耕数字创意软件的企业,万兴科技非常重视研发。吴太兵介绍:“我们对长沙的定位布局是万兴在全球的研发总部。”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紧密联系,让万兴科技得以实现后端在长沙负责算法与底层技术研发、前端在大湾区紧密对接市场的格局,为全球客户提供运营支持。

在长沙,万兴科技智算产业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比如2024年1月发布的万兴“天幕”,这是国内首个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便落户主打音视频产业的马栏山。万兴“天幕”以音视频生成式AI技术为基础,涵盖了视频、音频、图片、语言大模型等多个方面,支持全球不同语言,为音视频创作带来便捷高效的体验,入围“2024中国十大AI产业应用”榜单。

万兴科技的代表性成果万兴“天幕”。图片来源于长沙晚报网

回望过去,湖南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积极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吸引了大批企业落户湖南、扎根湖南、赢在湖南。放眼当下,湖南连续两年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招商引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实现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展望未来,湖南又将从哪些方面发力?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素月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一是发挥综合成本优势。湖南,尤其省会长沙生活成本低,教育医疗水平高,在全世界都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能够为企业安心发展提供良好的要素保障。当前,湖南正在开展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分析调研,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不断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着力打造湖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独特优势。

二是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省委、省政府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明确了13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并由省级领导担任链长。大力开展“链长到一线”活动,每周链长都会下沉至园区和企业,及时解决制约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难题。湖南精心编制了产业链招商线路图、产业链客商库、招商项目库、驻点招商信息册、产业基金招商信息册和创新平台招商信息册,搭建了数智招商平台,实现招商需要和企业需求的精准快速匹配,以产业链为抓手科学有序地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三是完善“湘商回归”长效机制。湘商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也是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抓手。湖南利用400万在外湘商资源,持续开展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等系列行动,办好“港洽周”“沪洽周”“欧洽周”等重大区域经贸交流活动,搭建起一座座连接全球湘商湘才与湖南发展的沟通桥梁,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湘商回归体系,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扎根湖南。

四是大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平台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湖南以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引导园区把主要力量投入招商引资和为企业服务中;支持省内园区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园区合作,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湖南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保区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作用,加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不断激发开放平台活力;用好五大国际贸易通道立体出海等优势,赋能来湘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持续构建大招商格局。湖南已经构建了商务部门牵头、行业部门负责、市州(园区)承接、要素部门保障的大招商格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进程。湖南将围绕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加强政策协同、工作协同、服务协同,推动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大合力。

橘洲君期盼,以这次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的举办为契机,实现更多企业入驻、引进更多项目落地、达成更多合作成果。

记者/尹玮 周斌

编辑/刘丹 校读/李乐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作者:尹玮 周斌】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产业;产业链;长沙 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产业;产业链;长沙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