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长沙粮的确“良”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湖南农业生产的春耕季节,早稻育秧进入高潮。

行走在长望浏宁的大地上,橘洲君看到一派春耕人忙的景象,更有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空前、来势喜人,为全年丰收打牢了基础。今天,请跟随橘洲君一起,感受长沙田间地头的高科技。

春耕备耕,良种先行。

走进隆平高科,数字化平台显示,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前10的品种里,隆平高科就占据了3席。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成林介绍,去年新增了一条加工线,日生产加工量提升了30%,达到20万公斤。源源不断的种子从长沙出发,发往全国各地。

良种选育离不开广大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在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看来,刚刚过去了一个暖冬,这意味着今年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威胁不小。“2025年准备大干一场的种粮大户要特别留心了,选择具有抗稻瘟病、抗稻飞虱的优质高产水稻种子尤为重要。”为此,研究院的小伙伴们春节结束后立即回到实验室,开展试验,筛选性状,为农户春耕备种提供参考。

除了抗病性状,种子发芽率也是杨远柱十分关心的指标,这关乎种粮农户全年的收成。关山育种研发基地就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

宁乡市金洲镇的关山有着全国最大的水稻商业化育种基地,今年计划完成4万多个水稻新品种的清理、装种、试验计划。科研人员介绍:“我们将严格筛选种子活力强、发芽率高、发芽势好的品种,以育种研发争主动,通过室内发芽试验为春耕提供科学数据,为今年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种子。”

长沙县春华镇的智能化育秧工厂里,立体育秧床上的秧苗长势正好。黄启晴 摄

与发芽率相关的还有另一个重要指标出苗率,这就要说到育秧环节的管理,即早稻育秧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走进长沙县春华镇的智能化育秧工厂,只见6台高大的循环立体育秧床上,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正好。随着齿轮转动,层层叠叠的育秧盘上下往复,均匀接受光照的滋养。工厂负责人钟伟介绍:“育秧床上装有光照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设备,能把温度、湿度等信息实时显示在大屏上,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秧苗的长势,自动进行补光、喷淋。为秧苗生长营造出最适宜的条件是在大棚内育出壮苗的关键。”

春华智能化育秧的成绩是长沙的一个缩影。目前,长沙已建成智能化育秧流水线(播种成套设备)400多条,可服务75万亩稻田。

智能化育秧的成果还需要先进的耕作方式来巩固提升。望城区农机事务中心副主任高峰介绍,智能化育秧配合机插、机抛,可以让杂草失去生存空间——健壮的秧苗落地即能抢占生态位,实现“以苗制草”。要实现这些,就离不开良机,即优秀的农业机械。

在望城区靖港镇的农田里,橘洲君见到了中联重科研发的智能驾驶水稻插秧机。这台融合了新能源、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设备,遇到不规则田块时,会自动生成最优耕作路径。它的厘米级定位精度,更能确保每株秧苗间距毫厘不差。工程师罗俊杰自豪地说:“现在我们一个人就能操作,相比于传统农机,一天能多插8亩。”

目前,中联重科的农机产品涵盖200多个机型,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服务实现了“耕种管收储”的全链条覆盖,由“人管田”升级为“数据管田”。

中联重科智能驾驶水稻插秧机,解放了驾驶员,只需一人安心补苗。图片来源于中联重科

有了先进农机,农民买不买得起呢?这就要提到农机购置补贴,比如“以旧换新”。比如湖南最新的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规定:“报废水稻插秧机、抛秧机等机具并新购置同种类机具,在现行补贴标准上,按不超过50%提高报废补贴标准。”用更简单直白的数据解释,就是每台补贴最高3万元。

在补贴政策的带动下,长沙农机销售十分火爆。长沙硕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毛阳辉介绍:“今年以来插秧机卖得最好,到目前已经出售了28台。”橘洲君获悉,五年来,中央及省级财政累计投入2.8亿元购置补贴,带动长沙农机装备总量突破74.6万台(套)。截至2024年底,长沙农机总动力649.5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0.01%。

除了直接购置,还有一种方式可以让农民享受先进农机的便利,那就是农机的社会化服务。听着似乎很玄妙,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科科长王逸群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说:“这就像农业领域的‘滴滴平台’,农户手机下单就能享受专业服务。”这种“共享农机”的模式不仅能提升装备利用率,还能让更多农户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

位于沙市镇的浏阳市木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这样一支专业的社会化服务队伍。理事长许海明介绍,合作社有大中型农机40多台,从播种到烘干全程机械化。目前合作社与附近中洲村、秧田村、沙市村、团农村等多个村的种植大户签订了“代育秧”“代插秧”等“十代”服务协议。

除了良种、良机,良法也是备战春耕的关键。在长沙,就有这样一朵看似不起眼的小花,扮演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任,它就是紫云英。

了解湖南农业的朋友或许听说过“稻稻油”“稻稻菜”“稻稻肥”等种植模式,这里的“肥”是绿肥。紫云英就是一种优良绿肥,虽然和水稻、油菜比,它并不高大,但那紫色的花朵却有一股别样的清新动人,宛如绿色银河上闪耀的繁星点点。

走进宁乡市资福镇清泉河村的灿辉农场,就能见到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只是和一般乡村赏花不同,等待紫云英的不是自然凋零或结果丰收,而是直接翻压入土、化作春泥。农场负责人喻昊元介绍:“这些小家伙可是天然的氮肥工厂,春耕时翻压下去,就像给土地喂了一顿营养大餐。所以拍照得趁早啦!”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湖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长沙)试验站站长王少希介绍:“紫云英不仅美了乡村,而且肥了农田。”据试验测算,每1000公斤的紫云英还田,就能够提供2公斤左右的氮、2公斤左右的钾和1公斤左右的磷,这相当于可以减少使用8到10公斤40%含量的复合肥。绿肥推广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化肥使用,让土地更健康、可持续。

为了推动绿肥种植的发展,长沙从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出台《2024年长沙市“五冬”工作方案》《2024年长沙市秋冬种紫云英推广行动方案》。从长沙县金井、青山铺到望城区靖港、茶亭,从浏阳市永安、淳口、焦溪到宁乡市资福、花明楼、金洲、双江口,再到湘江新区含浦,长沙打造了22个千亩示范片和98个百亩示范片。全市绿肥种植面积达到33.5万亩。

宁乡沩山的紫云英花海。图片来源于宁乡市融媒体中心

放眼长沙乡村大地,紫云英的芬芳与水稻秧苗的鲜嫩正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万象“耕”新的动人画卷。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橘洲君相信,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的长沙,一定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记者/尹玮 黄启晴

编辑/刘丹 校读/刘芳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作者:尹玮 黄启晴】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春耕;长沙;农业科技;农业农村 春耕;长沙;农业科技;农业农村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