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后,长沙家长频遭招生电话骚扰,谁在泄露个人隐私?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洋子)“每天可以接20多个骚扰电话,怀疑我们这些家长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近日,多位市民向本报反映,家中有孩子参加中考,自己被许多学校的招生电话“轰炸”,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骚扰电话从何而来?家长该如何维权?记者进行了调查。

家长

一天被20多个招生电话骚扰

“您是某某的家长吗?孩子有考虑报什么学校吗?”最近一个月,市民魏女士只要接到这样的电话就会挂掉拉黑,但是类似的电话层出不穷,让她烦不胜烦。“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接20多个。”尤其是她的儿子中考完之后,这样的电话来得更多。

市民曹先生也因此患上了“电话恐惧症”。“从6月份开始,就不断接到短信、电话,都是要孩子去报考。”他的女儿在雨花区读初三,女儿中考前后,他基本每天都能接到职高的招生电话。记者在其手机里看到,手机杀毒软件近两周已拦截了近70条骚扰电话,这些电话都被标记为“推销广告”“教育培训”。

据了解,像魏女士、曹先生这样被招生电话频繁骚扰的家长不是个例。多位家长告诉记者,最近他们在家长群吐槽被电话骚扰,没想到群里80%家长都有类似经历。而这些打电话或发短信来的学校,大部分是中专、职高、技校或者国际学校。家长们很想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到底是怎样泄露出去的?

来电者

从其他学校或培训机构购买信息

谁在泄露家长的个人信息?曹先生怀疑是学校或者教育部门。记者将此事反馈给雨花区教育局,雨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经查,曹先生孩子的学校并未透露学生信息,如有类似行为将严格查处。“知道我孩子中考,除了学校还有哪?”曹先生很疑惑。

“你怎么知道我电话号码?”有家长直接问打来招生电话的人,对方回答是从其他学校或者培训机构买的,然后赶紧挂断电话。“这些学校知道我孩子和我的姓名、家庭住址,甚至我的工作单位。”一位家长说,个人隐私完全被曝光的感觉很可怕。

魏女士则怀疑是通信运营商泄露的,她反映到长沙移动公司,希望能直接冻结这些骚扰电话。但长沙移动的回复是:“移动公司不会泄露用户资料,运营商无法限制他人通信自由,建议用户自行拦截。”记者从移动公司获悉,很多骚扰电话都是网络电话,有些用了几次就弃用。“只能拉黑、屏蔽,治标不治本。”魏女士说。

内幕

按照学生信息表,每天打200个电话

这些骚扰家长的招生电话是怎么打的?记者采访到了一位大学生小留(化名)。今年7月,放暑假的小留和室友通过微信群找了一份“电话客服”的暑期工作:到长沙某中等职业学校打招生电话,工作时间为9时至12时、14时至17时、18时至20时,上6天休1天,基本工资1800元。

学校通过微信群招“电话客服”。

学校通过微信群招“电话客服”。

他说,每天,学校老师向客服们发放打印好的学生家庭信息表。这些信息表十分详细,不仅有学生的姓名、性别、班级,还有家长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打过去的准确率超过60%,学校说这些名单是花钱从别的学校买的。”她的工作主要是给长沙本地或省内的家长们打电话,并以“实习老师”的名义向家长发送学校规定的内容,邀请家长来学校考察。

学校发放打印好的学生信息表。

学校发放打印好的学生信息表。

这样的电话一天要打200个,像她这样的电话客服超过100个人。客服们分团队竞争,如约到一名家长到校,客服有500元的奖励,而如果家长想读普通高中,推荐到合作的指定普高,每人也有500元的提成。

在拨打电话的过程中,小留多次被家长拒绝。“学校要求必须约家长,这个学校是民办学校,我不了解情况。”因为良心不安,小留只在那待了一周左右,但还有2名室友留下。“室友说,他们最近还要招200个客服。”

律师:买卖个人信息是违法

2012年8月,武汉近万名中学生家庭信息遭泄,每条信息卖0.6元;2013年8月,上海16万学生家长信息遭倒卖;2014年初,成都出现网上售卖小学生信息,每条3分钱……大数据时代,贩卖个人信息已成黑色的“数据产业”。根据警方通报,信息泄露渠道常见的有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工作人员将个人信息批量盗卖,或者不法分子利用信息登记软件Bug偷盗信息等。

“如果不能从制度上保障,依旧难禁绝此类事件的发生。”长沙市律师协会会长江帆表示,考生的分数、联系方式等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未经个人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可以滥用。买卖个人信息更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如果情节严重可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买卖个人信息,违法所得超过5000元即可定罪量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今年新颁布的民法典也对“隐私”进行了定义,确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律师建议,广大市民在日赏生活中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如被频繁骚扰或个人隐私遭到严重侵犯,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比如向公安机关报警,向工商、消协、教育等部门举报,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有助于相关部门及时打击违法行为。

【作者:张洋子】 【编辑:肖彪】
关键词:个人隐私 招生电话
>>我要举报
  • 1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