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李子柒”把草木“染”在身上 唤醒自然色彩

  文/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周思慧 黄杏 谢映华

  山水草木,源于自然。在距离宁乡城区7.5公里的龙源湖农庄里,藏着一家远离喧嚣的草木染手工坊——独上兰珊。手工坊的主人卢兰,就是一个热爱自然的女子。她,被人称为宁乡“李子柒”,摸索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木染。

草木染的美,取之自然,融于自然。

  “从小我就喜欢自己做衣服、摆弄花花草草,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草木染,一眼就爱上了。”卢兰介绍,以织物为载体,以草木为颜色的草木染,是一种用植物的根、茎、叶、皮等部位提取染液,再进行上色的方法,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年龄的增长,草木染的影子在卢兰心里愈加清晰。之后的几年里,卢兰前往云南、贵州等地游学,跟着当地老人研习草木染工艺。因长期浸泡在冷水里,卢兰的双手变得“沧桑”。用她的话说,“指甲缝、手指经常被染得五颜六色”。

  边摸索边实践,慢慢积累经验。2017年,卢兰兜兜转转回到宁乡龙源湖农庄,开办了宁乡首个草木染工作室,从此,她拥有了自己的草木染手工坊。“在这里,漫山遍野植物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来提取染液。”提到和草木染相关的话题,卢兰滔滔不绝。

  为了让草木染被更多的人知晓,卢兰会定期在自己的手工坊开办研学活动,邀请草木染爱好者来参观,体验、制作草木染作品。“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上这个手工艺活,感受草木染及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匹匹蓝色的印花长布,在风中飘舞,在光线下透出纯净的颜色,如同保留着生命的迹象。“色彩不只是单纯的颜色,它是草木的精魂。”卢兰说,这样的手工工序,延续了草木的呼吸和心跳,也为布匹染上温度。

  草木染的美,取之自然,融于自然。“穿戴上草木染制品,你就会发现,伴着自然的清香,许多不期而遇的惊喜,都被留了下来。”这里面,不仅有手艺人的情怀,更有着草木对人、对自然、对传承最温柔的馈赠。

  草木染小百科

  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的方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到了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种及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秦汉时,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清代的《雪宦绣谱》中已记载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

【作者: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周思慧 黄杏 谢映华】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李子柒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