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出现浮肿,要警惕是糖尿病肾病惹的祸
最近,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了一名糖尿病患者王先生,60岁的他因“发现血糖升高12年,水肿4月”入院。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有12年了,既往口服降血糖药,2年前开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没有监测血糖及并发症情况。近4个月来,他反复出现双下肢水肿,未引起重视。近一个月来,他的浮肿症状明显加重,伴有小便减少。为明确浮肿的原因,决定入院治疗。
患者入院后检查,空腹血糖12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8.6%,尿蛋白三个加号,肾功能指标:尿素氮13毫摩尔/升(正常值3.0—7.2毫摩尔/升),血肌酐208微摩尔/升(正常值45-100微摩尔/升),很明显患者出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肾病或是其他原因所致。医生告诉患者病情,患者不相信自己有肾功能衰竭,更加不相信是糖尿病肾病所致肾功能衰竭。通过进一步检查,排除了其他原因所致慢性肾病,患者同时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很明显,患者浮肿是晚期糖尿病肾病所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引起糖尿病患者浮肿的罪魁祸首:糖尿病肾病。
一、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肾脏微血管硬化、损伤,继而出现蛋白尿、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进展为尿毒症。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在我国,糖尿病肾病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约20%至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与没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必须引起糖尿病患者的高度重视。
二、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每一期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Ⅰ期、Ⅱ期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也没有明显的检测异常,很难被早期发现与诊断。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表现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24小时微量白蛋白尿30—300毫克,此期无水肿及肾功能异常,此期糖尿病肾病比较常见,疗效较好。Ⅳ期(临床肾病),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轻度异常,24小时微量白蛋白大于300毫克,此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较差。V期(尿毒症期),在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基础上,进展为肾功能衰竭,最终需要透析治疗。
三、糖尿病肾病为什么会引起浮肿
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Ⅰ期、Ⅱ期、Ⅲ期不会出现浮肿,只有糖尿病肾病Ⅳ期、V期的患者才会出现浮肿。也就是说,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旦出现浮肿,说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糖尿病肾病引起浮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引起血浆中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液中水分从血管内流向组织间隙所致;另一方面,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肾脏排水能力下降所致。
四、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引起糖尿病患者出现浮肿
1.糖尿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也会出现浮肿,患者多伴有心悸、气促等症状。
2.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患者合并甲减时也会出现浮肿,患者多伴有怕冷、心动过缓等症状,通过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可以明确。
3.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时也会出现浮肿,患者下肢浮肿多为非对称性的,通过血管彩超可以明确。
五、如何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如何早发现、早诊断糖尿病肾病?很简单,就是诊断糖尿病后定期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或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同时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如果尿微量白蛋白或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3个月内两次超过正常值,就要考虑糖尿病肾病,而不要等到尿蛋白有两个或者三个加号才诊断,那就明显延误诊治了。
六、如何治疗糖尿病肾病
1.严格控制血糖:诊断糖尿病后,尽早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作用。
2.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
3.调脂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达标。
4.选择适当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应使用ACEI或者ARB类药物,也可以使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以便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衰竭。
5.V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纠正贫血,必要时透析治疗。
6.健康教育与病情监测:防治肥胖,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积极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掌握医学营养治疗,定期病情监测也很重要。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浮肿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一旦出现浮肿,说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严重。文章开头提到的患者王先生,发现糖尿病肾病时已经为糖尿病肾病V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现浮肿,要警惕是糖尿病肾病惹的祸。(作者:梅高财,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