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天心阁,一阁览长沙

  ■蒋正甫

  天心阁,是我们长沙标志性的文化遗产,她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媲美,以其为核心的天心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长沙老城墙上的天心阁兴建于明末,清初移至东南角今址,清人李汪度在乾隆二十四年《重修天心阁记》中有“其创建不知所始”,在长沙有首流传很广的未计平仄趣联:“水陆洲洲系舟,舟行洲不行;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

  天心阁址处古称龙伏山,相传此山有巽龙盘伏其下,那蜿蜒连脊的峰岭便是龙脊。在我们的祖先看来,这里险可筑城墙御敌,高可设台通应天心。于是在此修筑城墙,建文昌阁、天心阁,求长沙文运昌达,祈百姓康泰。

  天心阁有巍然拔地,有乘风冲宵之势。有古诗赞曰:“城南耸高阁,直与丹宵薄。插顶上天心,扪着星斗落。”其建筑宏伟精美不说,单布局就是一绝:全阁由主副三阁、左右回廊组成,形如一只蓄势待飞的大鹏。

  她淀积着很深的文化,自古多有文人雅士邀知己会聚于此品茗论道、吟诗作赋、“泼纨素以丹青,走龙蛇于楹额”,留下诗词联赋不计其数。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天心阁诗联精选》,辑录的就有几百首,其中百字以上长联就有九副,最长的一联达466字。

  很早,天心阁就辟为了公园,是长沙人游乐、休闲的好去处。阁平南斗,墙承楚汉,登临可看岳色南来,听湘涛北去,赏万家烟火;园区碑亭廊廓,假山曲池,花草红绿相映,满眼是景,步移景换,更有茶馆、书斋,是休闲娱乐、会友的佳处。但天心阁公园始终与国运相系,随岁月她已隆起为一块精神高地,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公园里的“国耻纪念亭”,是1928年5月3日,日寇制造了济南惨案后,为唤起国人的爱国热情,于1929年修建的;“崇烈亭”,是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建的……保护在城墙上那粗重的古炮,似乎还在讲述太平军围攻长沙,这里曾浴血81天的惨烈;警世钟像在诉泣,1938年为阻止日军进城,这里点燃了焚城之火,5天5夜千年古城变成一片火海……然而,天心阁累毁累建,始终巍然耸立,实际上树立起的是湖湘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上马能横枪杀敌,挺腰能扛挑江山的英雄精神。这种精神还在放大,延续。多年前的一天,我与一众游人在向崇烈亭行注目礼,一位老长沙轻轻地走了过来,主动、热情介绍:“原来那里还有座‘守望塔’,塔顶有尊雕刻精美、精神凝重的坐狮。它喻意我们中华民族儿女是头雄狮,时刻守望自己神圣的领土,也是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今这座守望塔已在天心阁复建。

  事实上,天心阁既浓缩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史、湖湘人的斗争史,又留下了我们长沙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足印。同游的一位八旬老人站在高高的墙上久久向南凝望着,感叹道:“长沙的变化了不得!”他说,以前的南湖是个野湖,连通湘江,沿湖岸随意乱搭的一圈棚子,都是驾船、打鱼、山上挖黄泥卖的人的家。他父亲在湘江上摆渡,他家也在湖边住。他上十岁时,就随邻家的孩子们到南湖摸鱼虾、到山上的野坟场熏兔子,发起疯来用死人的头盖骨做足球踢,也常到天心阁来爬城墙、跟着人哼:“万家灯火,四面桑麻”,那时不知到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懂了,“万家灯火”是写阁北的热闹景象,“四面桑麻”描述的是阁东南遍是乡野。

  这老人高兴是长沙人的高兴。今天你无论是高阁凭栏,还是游走城墙,抬眼高楼竞空,繁华向四方蓬勃发展。东面南向,正飞快融城株洲、湘潭,他父亲的摆渡处,有大桥飞架东西,有汽车、地铁过江隧道,过去的坟场也是高楼林立;俯看巷陌纵横,人如织,车似流,市声喧闹,若是夜晚,霓虹闪耀着盛世祥和,映照着长沙人千年宏梦得圆;园里聊天、唱歌、跳舞、打太极、下棋、拉琴、拍照录视频的……惬意悠然,演绎着现实岁月静好。

  我们走进城池掩映的茶馆,一外地游客品着香茗,望着书斋里安静的阅读者感慨:这样的氛围肯定是“唯楚有材”!有人接腔:这里是龙伏山,我们的老祖宗早用天心阁预示:这里是腾龙翔凤大鹏奋飞的地方。毛泽东、左宗棠、曾国藩、黄兴等已经证明了这里的不凡,而今的长郡、雅礼……新一辈人从名校走出,更创风流。

  我明白了,天心公园虽不大,但外地人愿来,特别是长沙人爱去,是因为能在这里享受清幽与闲适时,承继先辈们心怀天下,大义担当的精神;能看到长沙步步走向辉煌,从而提振对未来更加美好的信心、感受一份长沙骄傲。

【作者:蒋正甫】 【编辑:黄能】
关键词:天心阁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