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长沙求学档案记录伟人初心

珍藏于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的国家一级文物《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通讯员 颜蒹葭 翻拍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卜劲文 通讯员 颜蒹葭

  基地概况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前身是由湖湘文化重要创始人张栻创建于宋代(1161年)的城南书院,200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为现名。1913年至1922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学习、工作并从事早期革命活动。1950年12月,毛泽东为母校题写校名“第一师范”,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还盛赞“一师是个好学校”。

  为了更好地宣传、学习青年毛泽东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学校复原陈列有第八班教室、第八班寝室、城南古井、大礼堂、附小主事室和工人夜学旧址等纪念点14处,设有“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主题陈列展厅10个,还开辟有青年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现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全面系统宣传青年毛泽东光辉业绩的专题性纪念馆。

  近年来,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依托学校旧址和主题陈列,立足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社科普及、干部党性教育、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和免费开放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这里共接待青少年学生、党员干部以及其他游客60多万人次。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接待量同比增长31%。

  藏品故事

  “我没有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师范,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1952年,毛泽东在与周世钊的谈话中对母校充满了感激之情。“我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记录的正是主席当年这段求学岁月。每当我们‘翻开’这段历史,都可以从这位伟人身上获得‘初心’的启迪。”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艾建玲这样对记者介绍。

  这份花名册是右侧线装版,刊发于民国四年(即1915年)八月,长26.2厘米、宽15.6厘米。文字从右至左表格式繁写体竖排,对折式双面印刷。每页有22行,加上封面封底共 28 页,记载着全校533名师生的个人信息。在花名册中,“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一览表”部分依次为“四级一班、二班,二级一班至五班,一级一班、二班,预科一班、二班”学生名册,即四个年级共474 名学生的信息,包括“姓名、别甫(即字号)、年龄、籍贯、住址、距校(即距离学校路程)、通问处(即通讯地址)”。

  毛泽东的个人信息在第九页“二级三班”第十一行中,包括“毛泽东、润之、二一、湘潭、清宁镇韶山、百九十里、湘潭银田市长庆和号”等内容。该花名册字迹清晰,保存完好,特别是记载了确证毛泽东青年时期在第一师范求学的信息,无疑是一部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教育学价值的古籍善本。

  当时的第一师范是湖南的“亚高学府”,强调人格和学识的全面培养,其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都是毛泽东以往读过的学校所不能比拟的。在这里,毛泽东积极修学储能,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同时,毛泽东也不忘关心国家大事,成了同学们都佩服的“时事通”。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五年半,只花了家里160块银元,而且大部分用于订阅报纸以及购买书刊了,所以同学们称赞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毛泽东深知,寻求革命真理单靠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必须到广阔的天地里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结交了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于毕业前夕的1918年4月14日,在岳麓山下蔡和森家里组织成立了旨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新民学会。

  “在第一师范,毛泽东实现了由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和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并由此出发赶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缔造者之一。”艾建玲充满敬佩和自豪地说道。                                                

【作者:全媒体记者 卜劲文 通讯员 颜蒹葭】 【编辑:曾茜】
关键词:档案 求学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