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前,长沙女教师捐积蓄为贫女安家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5日讯(记者 周和平)由长沙市档案局(馆)、长沙市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善济三湘——湖南慈善档案展”本周六(6月9日)将在市图书馆开展。此次展览,珍藏在市档案馆的一批难得一见的慈善档案将集中展出,再现湖南慈善事业百余年来曾经有过的辉煌。在这次慈善档案展中,一位名叫王先焕的爱心女教师捐出私人积蓄开办湖南贫女院(也称长沙贫女院)的慈善故事,无疑是其中的一大看点。本期“档案里的长沙”,记者走进长沙市档案馆,在专家的解读下,赶在档案展开展前一睹为快,呈现《湖南贫女院》慈善档案珍藏的爱心与力量。

  档案史志

  专收赤贫女子并施以教养

  《湖南贫女院》慈善档案是长沙市档案馆馆藏慈善档案之一,该档案此前也被收录进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南慈善档案》一书中。

  据档案记载,1919年7月,在长沙,女教师王先焕看到没有职业、不能自立的贫困女子常常误入歧途,于是决定捐出私人积蓄2960元(为当时的货币),邀集同志数人,与长沙济良所所长熊辅文共同发起开办贫女院,定名为湖南第一贫女院(即湖南贫女院)。贫女院为私立救济机构,专门收留赤贫女子,并对其施以教养。王先焕任首任院长,院址起初借由县正街原善化县署所改的济良所。

  1927年,湖南贫女院迁至当时的长沙北门外麻园岭(旧市政公所房屋),从此有了自己固定的房舍。“贫女院开办之初,因经费不足、院舍不定等原因,主要由院长负责一切事宜。”《湖南慈善档案》撰写者、文史专家陈先枢说,从1921年开始,贫女院实行董事制,组织董事会,敦请各界公正士绅l0人考核收支,以求公信。

  在经费方面,贫女院最初主要依赖王先焕所捐和绅商募捐,后政府陆续有所增补。1927年,长沙士绅罗先闿向贫女院捐助湖田3000余亩,后来贫女院又购得刘云庆堂湖田3000余亩。至此,贫女院有了自己的固定常年资产,经费困窘形势稍有好转。

  然而贫女院并未就此摆脱困境,由于湖南多水灾旱灾,湖田收成大受影响。据记载,1931年大水灾,湖南受灾极为严重,贫女纷至沓来,人数增多,百物昂贵,经费困难至极。幸得政府之助,年增津贴1600元,得以勉强支持。

  档案钩沉

  贫女或入职业部或读初小

  贫女院尽管举步维艰,还是尽可能为赤贫女子提供了较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据档案记载,入院贫女,所需饮食、被帐、书籍、用品等一律由贫女院配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贫女,贫女院开设职业部与初小部。职业部分文、实两科,文科有国文、算术、史地、家政、公民、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实科有刺绣、缝纫、织袜、织藤、编织、挑花等工艺。年龄大的入职业部,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学习工艺技能,当时有4个班;年龄小的入初小部,小学部分4级,每日授课6小时,毕业后升入职业部。

  到1935年,贫女院累计收养贫女l500余名,其中毕业6个班,共l60人服务于社会或免费升学,也有在家组织工厂者,学成由家庭领出婚嫁者l000余人,尚在院受教养者300人。1937年7月4日的《湖南通俗日报》报道贫女院贫女生活,“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的副标题,可谓十分生动感人,见证了经过技能培训后贫女的心灵手巧。可以看出,贫女院不仅为贫困女子提供了充满爱的家,也改变了这些贫困女子的命运。

  陈先枢介绍,贫女院由爱心董事苦心经营多年,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据1932年的《湖南年鉴》记载,当时有6间教室,4个工场,2间办公室,图书室、阅报室各l间,还有l3间寝室;258套起居饮食用具,l52件普通教具,科学用具25件,工艺用具36件,美术用具6件;聘请教员18人,职员14人,杂工12人。该院曾想扩建改造,多容贫困女子,但因经费有限,愿望很难实现。

  1947年,湖南贫女院更名长沙贫女院,并于1950年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接管,并入生产教养院。至此,贫女院在省会长沙完成了她30多年的慈善使命。

【作者:记者 周和平】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档案 历史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