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健康,是幸福的起点,也是成长的前提;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福祉的永续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系统谋划,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立柱架梁,从民生关切着手,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由易到难渐次突破,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为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不断夯实健康之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把准时代脉搏,回应人民期待,开启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2014年12月,在江苏镇江考察时,他再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健康中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成效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上。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健康”嵌入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版图。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既与长期以来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一脉相承,又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016年10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勾画出打造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这一部署,标志着健康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促进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要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城乡,大病保险制度惠及10亿多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分级诊疗让更多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多元化、多样化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屏障织密加固,经受住了传染病疫情的严峻考验;百姓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到近20年来最低水平,人均期望寿命从2009年的74.8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建设健康中国,是中国共产党谋定发展大势、践行执政为民的气魄和智慧,是在全球卫生与健康治理中贡献中国力量的责任和担当,是决胜全面小康、向中国梦进发的基石和保障。
“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
——以“破”为“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拔寨
医改,公认的世界难题。
让13亿多人民看上病、看好病、看得起病,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魄力与执政智慧。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为医改难题刻下定盘星。
“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
“政府投入要重点用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人民至上,是健康中国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清晰的指向。
“以药养医”是长期以来掣肘医改进程的痼疾。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直指“以药养医”等问题。
推进分级诊疗也是党中央的一剂改革良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鼓励构建医疗联合体,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日渐清晰。
医联体的构建,不仅变“百姓追着服务跑”为“服务围着百姓转”,也让医院有了更明晰的定位。从“管治病”到“管健康”,目前,全国94.7%的地市级以上城市有了自己的医联体,19个省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逐渐形成。
青霉胺、鱼精蛋白、丝裂霉素、地高辛口服液等一些产量小、利润薄的临床必需用药都曾在多地出现局部性、结构性短缺,“救命药”“孤儿药”短缺成为社会热频词。
药片虽小,人命关天。“要密切监测药品短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低价药、‘救命药’、‘孤儿药’以及儿童用药的供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深改组会议就解决短缺药问题进行研究。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定点生产、协调应急生产和进口、完善短缺药储备等多种方式,让医患双方早日告别“一药难求”。
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就药品短缺问题从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推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现已完成139个药品供需对接情况摸底,精准确定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拦路虎”。
沟壑纵横、十年九旱,没有自来水、没有像样的路——过去几十年,提起山西省岢岚县,常会被谐音称为“可怜县”。岢岚县赵家洼村半山腰土路尽头的三间草坯房,是贫困老人王花仁的家。92岁的王花仁患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十几年了。
2017年6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她家,拿起桌上的“精准扶贫手册”一页页翻看,一项项算账。“家里的地还种得动不?家里人现在身体都怎么样?现在看病花钱还多不多?”声声询问,透出总书记对黄土地老乡奔小康放不下的挂念。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从“被动治病”到“主动保健”,用社会治理“大处方”做永续动力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小厕所关系大健康。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谈到,“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省延边州光东村。看到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他提出“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健康中国,不仅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所强调的,“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才能找到健康中国的正解。
2013年12月28日,在庆丰包子铺排队买包子的习近平总书记询问店铺经理:“食品原料是从哪里进来的?安全有没有保障?”在了解到庆丰包子的原料从农田到餐桌都是安全有保障的情况后,习近平说道:“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众要吃得放心,这是我最关心的。”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针对全人群、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正融入所有政策,融入百姓每一天的生活。
“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面向2030,协奏出人民康健民族昌盛的奋进乐章
着眼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勾勒出夯实健康中国之基的“设计图”:“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已经开启:
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人均预期寿命在2015年基础上提高1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展望未来,一项项人民健康期待,呼唤推进健康中国“硬任务”再发力:
从“有药用”到“有良技”——重大新药创制开始打破国外专利药物垄断,干细胞、基因组测序、数字诊疗装备等“高精尖”医疗科技研究站上“新高地”。
从“看得起病”到“更便捷”——全国医保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速跑”。今年底前将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党全国一定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动员令。
健康中国的推进,协奏出民族昌盛的壮丽乐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3亿多中国人民必将以更加健康的姿态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