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君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行诗,是宋代赵恒《劝学诗》中,被今人口口相传的诗句,它的大意是,人(尤其是年轻人)必须去读书,惟有读书才有可能金榜题名,日后出人头地……
读书,其意义究竟有哪些?现代人不计其数,答案自然也不计其数。
有人说,读书是我们人灵魂修行的一种方式,因为读书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很好的慰藉和净化,使思想进一步充实和升华。
一个人,精神方面发育正不正常,与他(她)平时的读书不无关系。读书有如春风拂面,又似细雨润心。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宋人林和靖因为读书,写下了“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的漂亮感慨,他在通过这句“千古绝唱”告诉你我,竹深花开,清趣随人来。而读书真正的好处,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淡泊,高雅,游目骋怀,漱洗尘心。
在我看来,读书就是另一种登高望远,就是干毛巾在江河湖海里吸水。毛泽东同志读书和游泳两大爱好,众人皆知。据说他老人家有次搬家,全部家当加在一起,只有区区一平板车,而他的书籍则高达9万多册,40余名工作人员花了整整7天才搬完。可想而知,这笔精神财富是宝贵、巨大的,当时那个场面是何等“蔚为壮观”的!
毛泽东同志就自己读书曾深有感触地告诉天下人:“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由此可见,读书在毛泽东同志心目中非常重要,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及比较的。
读书是一段美妙的时光。相传明代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他就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不是学知识,而是发现自己、发现良知。也就是说,读书于他而言,是提升个人的气质,通过读书,可以让人脱胎换骨,变得更好。
生命的旅途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身处高峰还是低谷,明快的读书声不可或缺。因为总有一本书,会在你孤寂之时,慰藉你的心情。
爱读书,首先要选对书,选出自己喜欢的书。读书提倡多样化,但也要懂得选择。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我认为它们离不开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读后不仅能增长个人知识,还能开阔个人视野,陶冶个人情操。具体来说,既是经典性、思想性、知识性,又是前沿性和可读性。这些,应是选择一本书最基本的标准。
其次,读书要有计划。在信息化时代,静下心来仔细读完一本书,有时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有的人,看到书名眼睛一亮,买下来之后不是好好阅读,而是束之高阁。因此,读书必须制定计划,按照读书计划来完成读书任务。
读书万万不可急功近利。千万不能有今天读完成功学的书,明天就能走进成功殿堂的思想。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一定完全记得自己曾经读过哪些书,但那些看过的故事、收获的感悟、浸染过的气质,就像种子,会在身体里发芽长大,继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打开自己的视野,这才是读书应有的目的。
有书读,或日夜抽时间读书是幸福的。有人说,不读书的人生像空心的竹子,肚子里空洞无物。而常常读书,就是人自己给自己准备的一本存折,每天一点一滴地积累,慢慢就知道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在我生活的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靠养猪,不会读书的靠种地。由此,我懂得了读书的道理,明白了读书既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开阔眼界,又能使山乡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从而告别贫困,走进更大的天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你不断地遨游书海,行走书山,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自然会令你的灵魂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你在灵魂的净化中,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一切困惑,或者迎刃而解,或者茅塞顿开,或者豁然开朗……
读万卷书,其实也是在行万里路。用心与书对话,便是与心在书山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