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数字报 版面导航 202457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杨清:把自己修炼成茶的“活字典”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杨

  

  选茶、择器、布具、注水、闻香、品茗......清幽的茶香在房间中弥漫飘散,身着中式旗袍的杨清正展示着茶艺操作的表演手法,一套演绎行云流水,举手投足间尽是优雅。

  就在去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杨清以茶为载体呈现了一台名为《岳麓容歌贯古今》的自创茶艺演示,艳惊四座,一举夺金,成为首个在国赛茶艺赛项中斩获金牌的湖南选手。为了赛场上的光辉时刻,她付出的是1000多个日夜的练习,以及多次拜访各位相关历史文化名师专家,她表示,“台上每一刻的优雅,其实背后都有千斤的力量,我是看似‘柔弱’,其实‘内功深厚’。”

  从小生活在岳麓山下,祖辈们上山开垦茶园的画面,一直根植在杨清的心底。

  囿于这份对茶的依恋,2014年,杨清毅然放弃在国企稳定的工作,拜入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海燕老师门下,开始“与茶为伴”、以茶为生。

  十年来,杨清品评了数百种各地茶产品,对于茶艺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泡好手中这杯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和容易——每一个优雅动作的背后都需要上千次的练习,每一个细节的丝丝入扣都少不了充足的准备,每一个完美呈现都要求技艺与理解恰到好处的结合。“泡茶的时候,眼里不能只有这杯茶,我们要看得到茶的‘前半生’,了解它的品种、产地、加工、制作;要学习茶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要懂得茶的品性、特征、韵味。这些都对茶艺的研习有着帮助作用。”

  “泡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讲究,用水、器具、手法都要随之变化,比如泡乌龙茶常用紫砂壶,泡绿茶要搭配矿物质含量低的水……”讲起茶来,杨清如数家珍,她真正把自己融入了茶的世界,把自己修炼成了一本茶的“活字典”。

  手中的这杯茶泡好了,那要将这杯茶递给谁品尝?

  一路走来,杨清始终牢记老师的话:“拿奖牌不是目的,而要倾注毕生热爱传播茶文化。”之前杨清把一方茶席当做舞台,把手中的这杯茶递给师友、客人、评委,如今她的茶席经常出现在各种大小课堂之上,杯中的茶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茶艺行业。

  “我理解的‘工匠’,不仅要求在技艺上要有权威,对于行业也要有责任感。”在个人精进的同时,杨清也为行业的“传帮带”尽心尽力,她时常会去到茶企以及有茶艺接待需求的服务行业公司开设培训,帮助从业人员提升技能;在街道社区里,她也设有相关的公益课堂,面向主妇、待业失业人员,帮助他们学习新技能,进入茶艺行业再就业。

  近些年,杨清带徒、指导、培训过的学生众多,不少学生都在行业内发展扎根,甚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5月8日,杨清又将带领学生,代表湖南省参加农业农村部主办的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

  如今,杨清在习茶这条道路上越来越自信、笃定,同时也越走越稳,越走越宽广。她就像是一杯好茶,在岁月的沉淀中,人生更加充实,灵魂更加丰盈。

  茶韵无双勤为径,岳麓容歌贯古今。那些看得见的优雅,成就了她的荣誉,而看不见的付出和努力,则让她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物名片

  杨清,国家一级茶艺技师、“长沙工匠”、湖南湘水堂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茶艺赛项”金牌、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人物金句

  “要泡好一杯茶,不仅要会泡茶的技艺,还要掌握丰富的茶知识。每个职业都是这样,对自己的工作既要了解得‘广’,又要钻研得‘深’。”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