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荣佳
如果说主干道是一座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小巷虽小,却是民之所聚、民之所生的地方,背街小巷的改造工程一直是市民关心的民心工程。自2023年起,湘江新区持续推进“百街千巷”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主要进行路面提质、道路功能完善,整治私设飞线、乱停乱放等问题,让街角巷道变靓,让居民生活更美。目前,全区26条道路全部完成提质改造,并陆续投入使用。完成整体提质后,和以前都有哪些不一样?老路经历了哪些“蝶变”?周边的居民反响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一线走访了其中的三条街道一探究竟。
黄泥岭巷
老街旧貌换新颜
“以前走路都不方便,现在翻新后的路不仅平整了,环境也好了不少。”7月30日一早,记者在完成提质改造后的黄泥岭巷遇到正在街边乘凉的陈大爷,作为一名居住时间超过20年的老居民,陈大爷对家门前的这条路格外熟悉。据了解,黄泥岭巷在提质改造前,都是水泥路面,排水情况较差,一到雨天就积水,居民出行十分不便。而黄泥岭巷的人行道因年久失修,路面的渗水砖变得凹凸不平,一脚踩空溅起一身水,成了居民们雨天出门的“老大难”。同时,因为是背街小巷,道路规划不完善,所以周边居民和商户乱停车现象较为严重,不太宽敞的巷子常常能堵上一个小时,久而久之就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糟心街”。
住二三管区村的陈大爷更是深有体会,家在二楼,因楼层较低,路面的积水加之沿线环境较差,一到热天,家里的蚊虫让他十分恼火。
而在黄泥岭巷提质改造后,陈大爷每天也多了一个习惯,一早起床后,就会在楼下的街边坐着乘凉,陈大爷一边惬意地喝着茶一边说:“今年家里就是不开空调,也没什么蚊子,道路提质改造不仅让出行环境变好了,也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用陈大爷的话说,提质前道路不平,连路都难走,更别说像现在惬意地坐着乘凉了。
对此沿街小商铺的李老板也感同身受:“以前大家都不太愿意过门口的这条路,路过都只想着快点走,现在街道提质之后,路漂亮了、环境好了,大家也愿意多出来走走了,我们的生意也跟着好起来了。”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园林绿化维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周聪介绍:“此次提质改造,我们不仅对路面进行了提质,全路段改成了沥青路面,也对沿线的人行道进行集中修整。同时,考虑到沿线的坡度问题,还对沿线道路进行了平整,让沿街商铺的阶梯成了缓坡,不仅方便群众出行,也让商户们能够更好营业。”他表示,“针对居民反映的乱停车问题,我们重新划分了沿街停车位,在道路上也加装了机非隔离石,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者有序分流,营造出更加和谐有序、静谧舒心的居住环境。”
如今,走在黄泥岭巷,平整的沥青路面整洁如新,沿线的车辆有序停放,沿街的商铺、门牌井然有序,曾经的“糟心街”焕然新生,成了居民口中能乘凉、能散步,畅通无阻、烟火气十足的“幸福路”。
星星大道
还道于行,还路于民,家门口的路通了
连日来,居住在荷塘月色小区的孙建平,看着家门口崭新的星星大道,显得十分开心。经过提质后的星星大道,沿线车辆有序停靠在路边停车位,中间的双向车道畅通无阻,从荷塘月色小区正大门出来,能够一路直达枫林三路。
孙建平说:“我已经搬过来三年了,以前的路虽然宽,但是因为路一侧是停车场,加上有居民乱停的现象,四车道的路生生变成了单行道,靠近停车场一侧的路,车子挨着车子,基本过不了人,行人和非机动车都只能挤在另一侧通行,非常不方便。”
现场负责人韦正兴说:“我们对道路进行了重新修整,将原本的停车场改成了人行道,并对道路重新进行规划,还道于行,还路于民,让车能够有序通行,居民也能安全出行。”
星星大道处在城乡接合处,周边除了商业小区外,依然保留有许多农业生产用地,在星星大道东侧便是一片鱼塘。据韦正兴回忆,在今年三月启动星星大道提质工程的时候,因为年初的冰冻灾害,道路两侧的常绿行道树受损严重,许多竹子倒伏,加之靠近鱼塘一侧的绿化带无人打理,显得十分杂乱萧条。韦正兴说:“靠近鱼塘一侧的区域停满了车,加上绿化带没人打理,已是一片杂草丛生,环境差、无安全护栏,没有人愿意走,导致周边居民出行只能走西侧的路。”
为此,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园林绿化维护中心在建设东侧的人行道后,针对靠近鱼塘的绿化带进行重新修整,临近鱼塘水面的沿线加装安全护栏和休闲长椅,将杂乱不堪的绿化带,打造成为一步一景的休闲区。在街头两侧,还加装了健身器材,方便居民日常使用。
现如今,一到晚上,星星大道两侧道路都是人气十足,西侧靠近商铺,吃夜宵、购物的人络绎不绝,东侧是重新修整的绿化带,加之靠近鱼塘,成了居民们夜间散步、垂钓、休闲娱乐的场所。看着沿线热闹的场景,孙建平笑着说:“现在不仅车子畅通了,大家出门也更安全有序。沿线的环境好了,人气也旺了,以前小区楼下没地方去,现在多了一处休闲散步的好地方,在这儿生活更方便了,幸福感也更强了。”
嘉园巷
让“拐弯抹角”又靓又安全
近日,顶着40℃的高温天气,住在湘卫花苑的居民们将一面锦旗送到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大家对湘江新区“百街千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成果赞不绝口:“嘉园巷重新提质以后,大家的出行路变得亮堂起来了,周边几个小区的孩子们上下学都更安全了。”
走进提质后的嘉园巷,以往整片的水泥路面,变成了高低错落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机动车中央设置有隔离护栏,保障车辆有序通行。道路两旁的绿植经过重新修剪后,让整条道路“清爽”了不少,加上沿线加装的路灯,让这条曾经阴暗的背街小巷亮又靓。
“嘉园巷作为连接麓谷大道和银双路的街巷,同时沿路有四个小区,原本是居民日常出行的一条主道路。但因为其本身是一个S弯的路线,在拐角处就存在一些空地,加上之前路面没有落差,就成了许多居民和商户的停车场。”现场负责人谢子睿介绍,“乱停车加上S弯的路线,让整条道路的通行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因为道路没有进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分离,沿线树木较为茂密,也没有设置路灯,周边许多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宁愿绕远路都不愿意走嘉园巷。”
为了让这处城市“拐弯抹角”变亮变顺畅,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牵头对嘉园巷进行整体提质改造,将水泥路面升级成沥青路面,并重新划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并在双向机动车道架设隔离护栏,对沿线的林木进行重新修剪。同时,在沿线加装路灯,让嘉园巷能够从早亮到晚。
为了着重解决S弯处的堵塞问题,湘江新区行政执法局除了对人行道进行抬高,在原来的拐弯街角处,打造了一处休息坪,沿街角处设置休闲长椅,并在休息坪中央处移植了绿植,将曾经的“临时停车场”改成了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在拐弯处,施工单位对道路进行了重新规划,将路面拓宽,加大车辆的转弯半径,同时中间加装的护栏,也能有序引导车辆丝滑过弯。
岳麓区咸嘉湖街道荷叶塘社区干部告诉记者,“重新提质后的嘉园巷,得到了周边居民的广泛好评,越来越多的居民也愿意走这条路出行。现在道路重新进行了划分,出行很安全,晚上也有路灯,白天是孩子们安全的上下学路,晚上是大家休闲散步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