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
兵哥哥其实是一个退伍军人,上世纪70年代初入伍,当过五年兵,退伍后被公社安排进学校当民办教师。我那时上小学五年级,教我们语文和体育课的正是兵哥哥,他姓杨,国字型的脸,身材魁梧,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标准的军人气魄。那年,我们都是十二岁左右的孩子,而杨老师大约比我们大十岁,我们有时就叫他“兵哥哥”。
兵哥哥上课非常严肃,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坐要坐得端端正正,站起来发言,要立得笔直,声音洪亮。他虽是军人出身,但讲课丝毫不比一些师范毕业的老师差,课讲得很是精彩。据说他在部队时担任过文化教员,还是连队的报道员,肚子里很有墨水。难怪他讲课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记得有一回,他给我们上《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他先是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随着他抑扬顿挫的朗读,我们很快就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当读到最后五壮士视死如归跳下悬崖时,他的脸上呈现出极度悲壮的神色,使我们也沉浸在同仇敌忾的氛围之中。然后他给我们讲日寇侵略我国所犯下的暴行,讲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杀敌的故事,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现在要学好文化知识,长大后才能为祖国、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兵哥哥给我们上体育课更是威严。他板着脸,站得挺直,要求我们必须“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谁如果嘻嘻哈哈、不守纪律,谁就会受到他的严厉批评。我们过去上体育课就是做做游戏、跑跑步、打打球。而兵哥哥不同,每次上体育课都要先进行队列训练,要站得横平竖直,动作整齐划一,大跨步行进时精神抖擞,口号嘹亮。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很多孩子平时走路摇摇晃晃、做事拖拖拉拉等不良习气渐渐消失了,军人的特征开始出现。油滑没了,直爽有了;懒散没了,勤奋有了;娇气没了,干练有了。日复一日的准军事式训练重新打造了我们,昔日稚嫩淘气的无知少年不见了,出现在师生面前的是一个个英姿飒爽、身板挺直、行事利落的阳光少年。就连那些以往调皮捣蛋、作业懒做的孩子,也被兵哥哥调教得恍如换了一个人,变得自信自立,成绩大有长进。
别看兵哥哥上课时威严有加,课后却很平和,对我们非常友善,有时还和我们说说笑笑,讲讲幽默故事。哪个同学有不懂的问题,他都能耐心讲解,直到把你讲明白为止。哪个同学在校生病了,他不是先叫家长,而是直接把他送到医院,然后和家长联系。那时许多孩子家里穷,买不起文具,兵哥哥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他自掏腰包买的笔、橡皮、本子等等,谁没有谁上来拿。我上学时语文成绩优异,尤其是作文特佳。课余闲暇,兵哥哥经常把我叫去,给我讲巴金,讲鲁迅,讲莫泊桑,他说莫泊桑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持之以恒、不畏惧失败,他鼓励我在学好各门功课之余,多读书,多练笔,他愿意将我写得好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报刊。在他的精心辅导下,我一年就发表了五六篇习作。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小学毕业后,我到镇上读初中,就再也没有见过兵哥哥。但每当我在电视里、在大街上、在开会时看到威武雄壮的军人,我就会想起他,想起他的音容笑貌,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他那迈着正步昂首挺胸的军人形象。兵哥哥那伟岸的身影,永远值得我敬重、敬仰、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