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
又一主体结构封顶
湘江早报讯(全媒体记者 尹婷 通讯员 薛国俊)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第三区E02-3地块主体结构近日全面封顶。
据悉,世界计算·长沙智谷第三区E02-3地块位于长兴路以北、汇智路以东,建筑总面积约44.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包括5栋高层产业用房、2栋多层产业用房、会展体育馆、云脑等物业形态。
该地块自2023年6月份打下第一根桩,到2024年6月份完成首栋高层封顶,再到目前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在各参建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在保障项目品质的基础上,项目部通过调整优化设计方案,安排专人跟踪对接卸土区等方式,解决了制约项目建设土方量大、外运困难等诸多问题,有力地保障了项目按节点计划顺利推进。
截至目前,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已累计完成开工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占总体建筑面积的60.4%,建成面积约83万平方米。同时,园区现已引入威胜信息、汇视威、湖南省数据标注产业联盟、非雀医疗、悦食科技等40余家重点企业单位,涉及数据标注、算法模型、芯片、AI应用等18个细分产业,已初步形成企业聚集规模。
数字经济与数据技术
联合创新中心落户湘江新区
湘江早报讯(全媒体记者 柯鸣 通讯员 彭芙蓉)近日,共建“数字经济与数据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签约仪式在湖南湘江新区举行。活动现场,湖南省数据局、湖南数据产业集团分别与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长沙院”)签署共建“数字经济与数据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协议、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湖南省政府与北京大学携手打造省校合作新样板、新示范,助力湖南培塑新质生产力的又一有力举措。
近年来,北大长沙院积极助力推动湖南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截至目前,已为长沙市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赋能,助力湘潭市雨湖区成功建立全国首个区县级数据要素服务基地。根据此次签署的两项协议,北大长沙院拟联合湖南省数据局聚焦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通过联合研究、技术攻关、标准制定、智库咨询及人才培养等举措,共建“数字经济与数据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共同推进湖南省数字社会治理、数据安全保障和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助力湖南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此外,北大长沙院计划与湖南数据产业集团携手,积极探索布局湖南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可信数据空间等技术研究,共同推动隐私计算技术应用,打造安全可信数据流通环境,为数据要素流通、开发、利用提供支撑,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体系。
本期数据大讲堂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北大长沙院首席科学家张平文作了《数字生态与新质生产力》专题报告。报告围绕数字生态和新质生产力、国际数字生态研判、国内数字生态发展、湖南数字生态探索等议题展开阐述。他同时建言湖南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窗口期,充分发挥湖南省数据局核心作用,重点在数字生态和新质生产力上发力,推动数据基础融通,强化以长沙为核心的数字能力建设和突破,通过合理规制推动数字生态和新质生产力繁荣发展。
总投资约2.75亿元,打造为全国智能网联生态圈企业创新研发总部基地
湖南智能网联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有新进展
湘江早报讯(全媒体记者 柯鸣 通讯员 彭欣婧)近日,随着最后一立方米混凝土顺利浇筑,湖南智能网联产业服务中心项目1#生产大楼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工程施工阶段。
项目自2024年3月6日开工以来,各参建单位精诚协作,克服了场地狭小、土方外运难度大、造型复杂多变等影响,先后完成土方工程、基坑支护工程、地基及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并提前45天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实现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自2024年7月启动主体建设以来,湘江智园制定了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举措,对项目的每项工作都进行了精细的分析和拆解,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任务清单,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都能高效推进。”项目承建方湘江智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施工过程中,湘江智园采用了先进的质量管理措施,严格执行质量的检查、验收制度,从每种原材料的采购、进场到每道施工工序的验收,都做到专人负责、专业把关,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在后续的项目建设中,湘江智园将继续加压奋进并强化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顺利推进。
湖南智能网联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是湘江智园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的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重点产业载体项目之一,位于湘江新区学士路与望江路交会处西北角,用地面积约25.6亩,总建筑面积约3.0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75亿元。此次完成封顶的1#生产大楼为地上10层,建筑高度43.5米。本项目建成后将打造为全国智能网联生态圈企业创新研发总部基地,布局研发创新中心、总部管理中心、展示交流中心等,是湖南提升智能网联产业在全国产业位势的新名片。
岳麓高新区“智”力加码
湖南工程学院长沙研究院在湘江新区揭牌
湘江早报讯(全媒体记者 柯鸣 通讯员 陈思甜)近日,湖南工程学院长沙研究院(简称“长沙研究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岳麓校区)在岳麓高新区湘江科学城智能传感和网联孵育基地揭牌,成为孵育基地的第四个高校创新平台。长沙研究院是湖南工程学院设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下设新能源汽车创新研究院(岳麓院区)、卓越工程师学院(岳麓院区)、长沙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
2024年7月,长沙研究院与岳麓高新区签约,入驻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双方通过联合建立科技型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实训和定向培养机制,强化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与网联产业的科技型创新创业人才培育。
据了解,未来,长沙研究院将与岳麓高新区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15家以上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需求,积极申报国省科研项目;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不少于5个,吸纳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科创人才100人以上到平台机构开展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形成人才集聚;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在岳麓高新区引进多个校友企业或孵化创业项目。
聚焦高校创新平台发展,岳麓高新区发力已久。据了解,2024年以来,岳麓高新区充分发挥紧邻岳麓山大学城区位优势,发布《湘江科学城智能传感和网联孵育基地管理服务办法》,以高校、科研院所为纽带,以专家人才为支撑,以科创服务为手段,拿出载体空间,制定专项政策,提供房租、装修、金融、政策、技术、场景等十大支持项目。
截至目前,孵育基地已引进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湖南工程学院长沙研究院等高校创新平台4个,引进津工检测、智源信息、见微医疗、智岳科技、星程浩宇等成果转化、初创孵育类项目15个,集聚二级教授、国家杰青、省百人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0余人,一片创新创业热土正不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