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数字报 版面导航 202514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湘江新区280万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名医大院”落户家门口,智慧医疗触手可及

  •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新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通讯员 供图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新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通讯员 供图
  •   ↑医护人员耐心服务。陈丹妮 摄   ↑医护人员耐心服务。陈丹妮 摄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陈丹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健康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回首2024年,围绕群众关切和社会需要,湖南湘江新区卫生健康局(疾病预防控制局)按照政策指导,下苦工、出实招,勤于创新、善于创新,新区卫生健康事业结出了累累硕果:湘江新区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云检测项目入选国家工信部“典型应用案例”;24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特色专科建设打造,建立中医特色医疗服务点;启动湘江新区智慧医疗项目(一期)建设,持续推进省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服务……

  “卫生健康事关千家万户,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湖南湘江新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岳麓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淑环介绍,未来,将按照“强化政治属性、体现工作特点、反映支部特色、展现党员特长”的工作思路,打造新区卫健“医心向党、医路惠民”的党建品牌,用心用情绘就新区人民的幸福底色。

  新区担当

  铸就健康新区“实景画” 

  改革与创新,已融入新区的城市气质,在医疗卫生领域亦是如此。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业务萎缩”,曾是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现实写照。湘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如何让群众“少生病、少跑腿、少负担、享健康”?新区卫健局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确保群众能够在家门口获得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

  2024年6月,家住含浦街道的李奶奶强烈感觉身体不适,来到含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您是这里不舒服吗?”在含浦中心,长沙市第四医院心电图专家通过远程心电诊断系统分析,高度怀疑李奶奶患有急性心梗,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李奶奶随即由社区中心转运至长沙市第四医院胸痛中心进行介入治疗室治疗,最终转危为安。

  医疗资源沉下去,病患满意度提上来。在基层开展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后,“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科学就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截至目前,新区分别与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航天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6家上级医院开展特色专科建设的基层医疗机构就有24家。

  从建设特色专科,提升技术水平;引进急需人才,促进学科发展;完善转诊流程,畅通转诊渠道……这些惠民、利民的医改服务推进后,居民的认同感不断提升。

  “在湘江新区,家门口就能看上‘一号难求’的省级三甲医院专家号,住院也会有三甲医院医生来查房,太好了!”去年12月23日,兴盛优选员工文勇在东方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后,发朋友圈感叹道。

  湘江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细数之下,中联重科、三诺生物、威胜集团、万兴科技、水羊集团等大批上市企业齐聚,无数青年在此创新创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优质医疗健康服务对于他们而言,是选择新区理由之一。

  近年来,湘江新区卫健局千方百计引进“名医大院”落户家门口,并充分发挥城市聚集优势,着眼大型公立医院,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构建新型医疗联合矩阵,全面推进共建合作。

  “西”引力之下,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新院)作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落户新区,预计今年投入使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铁西城园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于去年动工建设,成为湖南省及周边各省中医疫病防治的重要平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岳麓院区)、长沙市口腔医院(河西总院)等医院也正抓紧时间建设。

  布局之上,从“输血”到“造血”,从“补短板”到“建高地”,新区卫健局一直以“人民的需求”为第一目标,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已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大型公立综合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高效、精准的诊疗服务。

  同时,新区完善医保政策,101家村级卫生室门诊统筹医保定点全覆盖,全民医保参保率96%以上,推动医保经办服务帮代办点建设,“十五分钟医保服务圈”提档升级。

  新区智慧

  打造智慧医疗“新品牌”

  人民要幸福,健康是基础;城市要发展,健康是保障。

  “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所谓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过去常被患者诟病。百姓看病就医的痛点,正是医改的着力点。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按照“统筹谋划、创新发展、先行先试、深化应用”的总体思路,卫健局在新区范围内积极打造智慧医疗“1+6+N”健康体系,分三期进行建设,计划总投资1.42亿元,即建设1个智慧医疗云平台,围绕便民、医疗、公卫、协同、监管、大数据6大服务场景建设N个智慧化应用。

  实景化建设有成果。“您好,我是麓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助手,请问您是本人吗?联系您是想了解一下您的血压情况……”经湘江新区“人工智能语音外呼系统”拨出的电话,仅1分钟,“人工智能语音外呼系统”便自动将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成随访服务记录表。

  惊讶的是,此系统每条线路支持50通电话同时外呼,这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20位医生同时拨打一周才能收集到的数据。

  科室内,麓谷中心医生张会锦诊断后将患者信息录入系统,只见,“全科医生辅诊”系统第一时间给出AI推荐诊断:该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咽喉炎,并给出用药建议以及健康指导。据悉,此智能导诊导医系统不仅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可搭配合理用药系统,可让患者在就诊中得到更好治疗。

  无独有偶,麓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仅只是新区“智慧医疗”的缩影。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新区卫健局24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均实现与医联体单位间检查结果互认,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已接入湘江新区智慧医疗平台。同时,新区智慧医疗区域PACS平台已与市智慧超脑远程医疗云PACS完成接口开发、对接、调试工作,两个平台之间均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可一键实现网上调阅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电子版,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

  随着智慧医疗“1+6+N”健康体系一期的投入使用,现可基本完成智能导诊导医、全科医生辅诊、一站式就诊、合理用药、DRG前置审核、人工智能语音外呼等19个应用的开发和上线试运行。

  项目自上线试运行以来,取得了较好成效:辅助规范病历142.9万余份,基层诊断合理率由80%提升至96.89%;智能外呼服务累计117.5万余人次,节约基层医务人员时间2.5万小时以上;处方合理率由93.22%提升至98.66%。

  湖南湘江新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建立优质高效整合型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5年,新区将积极推动白箬铺、望岳等一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新址建设;对一批老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进行全面提质改造,让新区280万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新区作为

  共筑健康新区“幸福网”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健康长寿是老百姓质朴的心愿,新区聚焦“一老一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生命健康的崇高敬意。

  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是父母最大的心愿。2024年以来,新区已为12160名新生儿免费提供遗传代谢病、听力障碍筛查、致盲性眼病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等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确保全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8%。

  健康养老是社会的刚性需求,也是民心所向。医养结合,老有“医”靠。强化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指导,全区7家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规范了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合作签约,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区28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实现了100%签约。加强社区医养结合,由家庭签约医生入驻,为有需求的老年人上门提供基本公卫及诊疗服务。既对标对表又彰显特色,既聚焦理念又实施了专项促进行动,全力推进健康长沙行动提质增效。

  家庭医生被誉为百姓的健康守门人。数据显示:全区共签约50.10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28.78万人。完成2轮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两病患者已体检人员满意度调查,样本总量为16.77万人,结果显示全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满意率99.13%;高血压健康管理满意率99.83%;糖尿病健康管理满意率99.39%。值得一提的是,新区所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均建成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基地和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基地。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新区通过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全域24家基层医疗机构均建成“中医馆”,100%全面接入“中医健康信息平台”,其中:东方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莲花中心卫生院中医馆、雨敞坪卫生院中医馆、雷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批成为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示范性中医馆”。全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4%,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84%,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90%,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85%,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满意率≥90%。

  现在的新区,已全面铺开智慧医养“新区模式”,点面结合,常态化开展科普、义诊、宣教、免费体检等多项医养志愿服务,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良好反响,极大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

  “卫”来可期,“健”步前行。2025年,新区将继续汇聚智慧、创新动力、凝聚力量,为全区人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助力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



  “AI”问新区:

  问:回首2024年,湖南湘江新区卫生医疗系统成果如何?

  AI:2024年,湖南湘江新区卫生医疗系统成果丰硕,获得群众频频点赞。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新区多家医院完成了扩建与改造,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公共卫生建设方面,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能力显著增强,有效保障了新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智慧医疗建设加速推进,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为居民就医带来了更多便利。新区卫生医疗系统的蓬勃发展,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健康福祉,也为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