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数字报 版面导航 2024712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暑夏觅清凉

  魏亮

  炎炎夏日,烈日当空,暑热殷殷,小暑过后的三伏天,这是夏天中最热的日子。避暑消夏成为人们的必修课。儿子放暑假了,直呼天气热,想去冰雪欢乐城消暑,我欣然同意。与此同时,我想起了避暑的一些往事来……

  小时候,跟奶奶住在乡下的土砖屋里,总感觉那时的夏天没有现在这么热。现在想来,跟奶奶居住的环境有关,奶奶住的房子是土砖房,散热快。老屋后面是山,山中植被茂盛。老屋前面是池塘,池塘里有荷花。老屋前边还有一个小院子,种有果树。还有葡萄架遮阳。这样有山、有水、有树的环境下,温度可能比城里温度低些,但消暑还是必需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舀井水,给自己身体降温。奶奶家那口井的井水,夏天特别凉,将手、脚放在井水里,感觉特别爽。用井水洗脸,擦身子,感觉火热的身体顿时凉了不少。奶奶担心我的安全,不让我去池塘边玩水。她总是让我待在屋里的竹床上,用老蒲扇给我扇风,给我讲些小故事。还经常讲一句话:“心静自然凉”。

  上小学之后,我离开了奶奶,跟父母亲住进了城市的筒子楼里。工厂宿舍区都是水泥楼房,没有植被。而且楼距不远。感觉那时的夏天比较热,远不如乡下的奶奶家。不过家中安装了一台吊扇,刚扇不久,感觉还好,但扇久了,扇出来的风变成了热风。室内温度并不低,我从外面回来,总是汗流浃背,坐在吊扇下,要父亲快打开吊扇,且要调到最大挡。父亲看我怕热,有一次,他悄悄带我去宿舍区的一个防空洞内避暑。父亲告诉我,这个防空洞建于1969年,是响应备战、备荒需要而建的。我跟在父亲后面小心翼翼地走进了防空洞内,防空洞内温度比外面低多了,很凉快。防空洞内有很多房间,我好奇地走近每一间,其中有一间还堆放了青香蕉。父亲告诉我,这间防空洞内洒了药水,可催熟青香蕉,使之变黄,变软。之后,我常来防空洞避暑,还跟宿舍区的小伙伴一起在防空洞内玩“捉迷藏”。童年防空洞避暑的经历是特殊的,记忆中难以忘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今,我们家早已安装了智能空调和冰箱,这些防暑的利器惠及寻常百姓家。人们避暑消夏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可以奔赴身边的避暑“胜地”,拿出各自的解暑“凉方”,千方百计寻觅酷暑里的片刻清凉。

  酷暑的街头行人并不多,家长带着孩子们走进了文博场所、图书馆、游泳馆等场所,或观展、看书、游泳,都是不错的避暑方式。人们喜欢去商场、书店,蹭着空调,感受清凉一夏。有的还去周边的农村度夏,山间小溪,竹木之居,真是一幅山居消夏画卷。

  暑夏中觅清凉,有曾经的那些往事记忆,有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但在我看来,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所作的奋斗和努力,这些奋斗和努力,就是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有诗意。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