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数字报 版面导航 2024712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亲历26年前的 防汛抗洪

  汪志

  入夏以来,我国湖南、江西、广东等地遭遇强降雨灾害,并发生内涝和河湖决堤,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前几天,当我在新闻上看到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时,不禁想起26年前,自己曾经在暴雨中参加防汛抗洪的20多天……

  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雨水特别的多。26年前的那个夏天,刚30出头的我在西北一家企业当采购员。一天,单位领导找到我,说有一笔采购业务就在我老家,考虑到我好几年没回老家了,特意派我前去,多待几天,探望一下父母,我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当时正值一年之中的汛期。我从办完采购业务回到老家的头天晚上开始,老天爷就连着下了好几天暴雨,那雨水就像天上倒下来一样,不几日,家里的田淹了,道路也被冲毁了,交通中断。回到家第四天,村干部来到我家,说连日的暴雨造成40多公里外的长江洪水急剧上涨,长江大堤危在旦夕,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地方政府要求每家每户至少出一个男劳力去抗洪防汛。当时家里就父母亲,而且父亲60多岁了,身体也不好,于是我决定去长江大堤,父亲说,你不去单位了?我说反正交通也中断了,跟单位请假就行了。

  虽然已经26年过去了,但我仍清楚记得,那天去长江大堤时,仍暴雨如注,穿着件雨衣,坐着一条木船出发了。只见四处水茫茫,田里已看不见庄稼,很多低洼的房屋一半在水里。路过镇上时,我立即给单位打了长途电话,公司领导也知道南方遭受特大洪灾,非常支持我参加抗洪防汛。

  来到长江大堤,望着快淹江堤的茫茫江水,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从小就在河水中玩大,洪涝灾害遇见多了。从船上跳下来的那一刻,我就全身心投入抗洪一线了。

  头三天,我被安排在查险组,就是十几个人一组,戴着红袖章,排成一列,每人之间两到三米,在大堤下24小时不间断查找有没有管涌发生。管涌的成因,是在外河高洪水位的水头作用下,堤坝内的细颗粒被堤坝体内流水带至出口流失,随着流失土粒逐渐增多,流速增大,较粗颗粒也逐渐流失,便会贯穿成连续通道形成管涌。管涌有的发生在堤身、堤脚,也有离堤内脚几十米或上百米的垸内,所以,当堤坝的险情达到管涌阶段,抢护的速度就是关键。若不能及时处置,基础细沙层淘空后,将会导致坝身骤然下挫和决堤,可见及时排查管涌责任重大。那三天,我们排查组共发现了大小管涌十几处,当即抢险人员在管涌处密集打桩,装沙袋围堵管涌。

  第四天早上,我刚排查了一夜的管涌在帐篷里吃早饭时,一名抗洪救灾指挥部人员找到我,说连日暴雨造成一大堤处有随时决口的危险,指挥部决定成立一个“共产党员防汛抢险突击队”,听说我是党员,又年轻,决定让我参加。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从这天开始,我们这个党员突击队,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用铁锹装沙包,然后背着上百斤重的沙包堵决口,一天下来至少背上百个,一天到晚身上全是泥水。那时,我虽然身材较高,但却瘦小,体重才60公斤,有时一天下来,全身酸痛,饭都不想吃,但看到一个一个险情被我们“消灭”掉,心里还蛮自豪。

  后来,随着暴雨逐渐减弱,再加上下游一些支流开闸泄洪保大堤,长江水位慢慢降低,而我也在奋战20多天后离开了这终生难忘的抗洪救灾现场。我的左腿上至今还留着26年前一次堵决口背沙袋时,不慎摔倒被隐藏的碎玻璃瓶扎破的伤疤……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